中国人需要转变以常规型知识为主导的知识认知模式,确立以超常型默示知识为主导的知识认知模式,建立有利于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科学的知识理念系统,建立有利于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科学的知识理念系统。
什么样的知识算是知识?对中国的精英和大众来说实际上并没有认识清楚。从中国人目前的行为方式判断,中国人习以为常的知识概念内容主要是常规型知识,原本是最重要的知识内容的超常型知识尤其是超常型默示知识往往被忽视。
比如,就知识内涵而言:总是注重能够用语言和文字表达的知识,为什么?没有文字和语言表达的知识被认为没有评判标准,靠不住;
就知识外延而言,对既定的规制的尊重往往超过对新生事物的认可,为什么?因为既定的规制往往已经被大家遵守,成为常规型知识,而新生事物则是未被大众认可的新知识;
就知识主体而言,相信老年人超过相信年轻人,为什么?因为老年人的知识一般是可以用语言和文字系统表达的明示知识,而年轻人的知识还不能系统地用语言和文字表达;
就知识的载体而言,集体的知识往往凌驾于个体的知识之上,为什么?因为集体的知识是集体内每个成员的共享知识,而共享知识往往是常规型明示知识,个体知识往往是个人独有,个人独有的知识不是超常型默示知识,就是常规型默示知识。集体很难分享;
就知识的生产方式而言,引经据典往往比超前探索更顺利。为什么?因为可以引经据典的知识一般已经是前人创造的超常型知识,被今人广泛学习后成为常规型的知识,超前探索的知识往往是今人还没有创造的潜在的超常型知识。
中国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传统潜移默化的知识认知模式,已经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超常型知识的存在。由于超常型知识没有进入中国人的知识框架,所以我们的资源管理、经济管理、政治管理、文化管理、教育管理、科研管理、劳动力管理、干部管理、知识分子管理等凡是涉及人力资本的管理都相对缺乏对年轻人探索、对质疑批判意见、对新创意、新理论、新思路的快速判断和吸纳能力,习惯于对常规型知识的灌输和遵循。缺乏一套从超常型默示知识到超常型明示知识,然后到常规型知识的动态知识管理流程。所以,中国国家创新力建设的第一步是建立以超常型默示知识为主导的新的知识认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