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3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第23个“世界无烟日”。今年无烟日的主题是:“性别与烟草——抵制针对女性的市场营销。”
可是正好这天在广州发生的与烟草有关的两条“高等级”新闻,却非常耐人寻味。
首先,据新快报记者报道,《广州市控制吸烟条例》在这天“提请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查批准,预计近期将正式实施。”广州市这个经过多年酝酿的《条例》,现在终于提请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了。这条新闻的等级着实不低,属于地方最高级。事实上,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也很快就审查批准了这个《条例》。
另外一条,是广东省的一把手在广州会见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双方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共同推进广东烟草行业做大做强。这条新闻的等级,同样属于地方最高级。
对于我等不熟悉政治运作之诡异的市民来说,这两条同样是地方最高级动作的新闻,怎么能够和谐起来,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考题。一方面,广东省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双方要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共同推进广东烟草行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已经审查批准、近期将正式实施的《条例》却规定,众多室内室外场所和区域,都要被列入到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的范畴。
我是学经济学的,只知道一个行业要“做大做强”,前提条件是对这个行业的产品的需求要强大起来,包括通过广告等方式把对这个行业的产品的需求鼓励起来。我们对于如何在地方最高当局审查批准和实施了大范围禁烟的《条例》的情况下,还是要把烟草行业做大做强,实在是非常缺乏想象力。
烟草的危害,似乎大家都知道。但是,“烟草行业是广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利税总额居全省各行业之首”,似乎却是一个更加权威的事实,因为利税恰恰是GDP冒头出来的那一小部分,甜得像蜜似的。基于这个他们觉得更加权威的事实,广东省委、省政府表示,将全力支持烟草行业做大做强。这样看来,大范围禁烟的《条例》固然是要通过的,但是全力支持把烟草行业做大做强,更是既定的方针。一个日子两台戏,孰真孰佯,也就可想而知了。烟草行业的命运是不必担心的,因为烟草行业有扼GDP的实力。
说起来,中国很早就开始启动控烟禁烟运动,但是因为迄今的规章条例实际上都缺乏约束力,所以直到今天,在餐馆、办公室等公共场所吸烟的现象仍非常普遍。目前中国香烟的生产量、消费量以及因为烟害死亡的人数,都是世界第一,虽说人民对控烟的诉求日益增强,但因为利税总额居各行业之首,所以在这个GDP仍然挂帅的年代,真正做到大范围禁烟,真是谈何容易。
稍感欣慰的是,次日就有报道说,我们中山大学已经出台一系列严格控烟的规定,要在明年十月做到全面无烟,成为“无烟校园”。在这个朱清时教授认为“教育成了任意揉搓的面团,失去了生命力”的年代,别的方面不敢说,倒是在禁烟这样的“书生之见”的领域,学校有可能做得比较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