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A与银联之争对持卡人的影响


近期,VISA国际卡组织和银联关于境外刷卡渠道的之争备受媒体关注,很多持卡人对此也多有一些误解。
一、银行卡组织
银行卡市场上的主要品牌包括VISA、MasterCard、AE(美国运通)、JCB等,其中VISA、MasterCard和JCB自身不参与各会员银行的发卡、收单业务,仅只从事全球范围内会员行之间的运行、异地授权、清算网络及负责争端交易的协调、仲裁工作,等于提供一个国际性的信用卡网络服务,并通过向会员行收取会费、清算费等费用以支持自身运转和经营。
中国银联是由全国80多家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的一家股份制金融服务机构。主要职责是建立和运营全国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网络系统,制定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实现高效率的银行卡跨行通用及业务的联合发展,并推广普及“银联”卡;积极改善受理环境,推动我国银行卡产业的迅速发展。是与VISA、MasterCard等地位相同的银行卡组织。
区别这些银行卡属于哪个组织,可以通过首位卡号来识别不同。VISA卡是以“4”开头,MasterCard卡是以“5”开头,银联标准卡则是以“62”开头。
二、双币卡(“双卡组织卡”)
2002年3月,由80多家国内金融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银联。VISA切实担当起“教父”的角色。在银联成立之初,VISA甚至派了一个专家在银联办公室常驻,在外卡收单、芯片卡推行、芯片卡标准、银行卡解决中心、国际认证等方面,双方一直保持着合作,并创造性推出独特的“双币种卡”(“双卡组织卡”)。
按照惯例,一种银行卡只能归属于一个银行卡组织。双币卡则是在一张银行卡上面有两个银行卡组织的标识,既有中国银联的标识,又有Visa或MasterCard、运通、JCB等标识。双币卡(“双卡组织卡”)是银行卡市场上的一个独特现象,而国外银行是可以单独发行“银联”标识的银行卡,不会发行双卡组织的银行卡。
三、争端对持卡人的影响
此次争端,影响最大的持卡人,主要是持有以“4”字打头的双卡组织的银行卡,而持有“62”银联标准卡则不受影响,以“5”打头的MasterCard卡以及JCB卡、AE卡的双卡组织标志的银行卡暂时不受影响。
持“4”字头VISA双币卡在境外刷卡走VISA支付网络,VISA国际卡组织按消费金额收取1%-2%的货币结算费,同时由于结算均以当地货币结算,持卡人的消费金额由当地交易货币转换成美元记入美元账户,持卡人在国内用人民币购美元还款,这样就产生了两次货币兑换,增加了持卡人货币兑换利率的成本。比如:到新加坡购物……
   例:双币信用卡在新加坡消费1400新元
       刷VISA卡1400新元,支付1-2%结算费,即14-28新元。
       按1:1.4013比价兑换为美元,即1010-1019美元
       在国内以100:682.81牌价购买美元还款,需6896.3-6957.84元人民币
       总计支出6896.3-6957.84元人民币
   例:银联卡在新加坡消费1400新元
       在国内以100:466.66牌价购买新元还款,需6533.24元人民币
       用银联卡比用visa卡节省最多424.86元
四、解决办法
同一家银行可能和多家国际卡组织联合发行不同类型的卡,持卡人可根据自身要求选择:
1)如果去欧洲频繁,选用人民币欧元卡
2)去日本,选用人民币日元卡
3)去澳洲,选用人民币澳元卡
4)通用性,选用人民币美元卡
5)节省性,选用银联卡(但受到网络少的限制)
持卡人出境需要刷卡消费的话,最好带2张卡:一张双币卡,一张“62”开头的银联标准卡。这样在能刷银联卡的地方就刷银联标准卡,只能刷VISA的地方就用双币种卡。收银员不一定会主动推荐使用银联通道。持卡人最好刷卡前问清楚,要跟商户声明走银联通道。不行的话,再走其他通道,节约货币转换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