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命”经适房背后是被绑架了的规划


      河南南阳两栋投资数千万元、正在建设中的经济适用房,在即将封顶交房之际,却面临被拆除的命运,由此戴上了“最短命经济适用房”的帽子。据说,这两栋经适房所占地块占压了2012年农运会新闻中心的规划用地,新闻中心建设时间紧迫,如稍有迟缓懈怠,将难以保证如期完工和交付使用,因此必须拆掉两栋经适房。(新华网5月29日)

      有意思的是,经适房和农运会新闻中心都不是灵机一动的临时建筑,二者都是政府郑重规划出来的重点项目。只不过,当后者的规划叠加、覆盖到前者之上时,原本是2008年南阳市十大民心工程的经适房,今年就成了必须迅速拆除的违章建筑。此等荒唐事之所以能够发生,并非是一句“规划打架”就说得过去的。“短命”的经适房背后,是被长官意志绑架了的规划,这规划能否长久,全凭长官一时兴起,故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实在令人遗憾。

      在南阳市政府的视野中,经济适用房也好,农运会新闻中心也好,都不过是根据领导意志决定的所谓“规划”。2008年需要推动民生工程,则两栋经适房顺利规划出来,还列入当年南阳市“十大实事”;2010年需要全力保证农运会召开,则影响了农运会的任何建筑也必须消失,“时不我待”。于是,强力推动之下,哪怕经适房马上就要封顶,哪怕众多民众苦苦期盼了好几年的住房马上就要到手,都要服从这样的“大局”。这就叫做“按规划办事”。

      这样的“规划”实际上已经成了地方领导随意揉捏的面团,想怎样变更就怎样变更,全无任何顾忌。如果民众不配合,大帽子很快就会扣下来,影响全国农运会项目建设,责任谁担得起?至于因为这种变更对城市规划、政府信用形成的伤害,根本无人提及。“十大民生工程”说拆就要拆个稀巴烂,政府承诺过的事情完全可以不认账,这算什么依法行政呢?

      实际上,在长官意志的驱使下,一些地方的城市规划早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规划,不过是假借了规划的名目来说事罢了。规划被绑架,所谓“规划如山”、“规划即宪法”的说法往往就成了一个笑话。南阳市欲拆经适房建设农运会新闻中心的事例,仅仅是验证了政府权力溢出造成的规划失灵;除此之外,尚有许多地方因为商业利益的挤压而随意规划、随意变更规划的情形。种种挤压之下,我们生活的城市“短命建筑”只能是越来越多,社会财富的浪费损耗也愈演愈烈。

      此前,中国青年报就城市规划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缺乏前瞻性和总体性”成为最大问题(74.5%);其次是“开发商暗箱操作”(51.5%)。接下来依次为:行政干预过多(49.6%)、高密度高强度无序开发(44.0%)、违规建筑较多(41.1%)、对文物古迹保护力度不够(30.4%)等。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吕斌就此认为,其实很多行政主管部门是很有理性的,关键是个别领导的主观意志太强。可见,长官意志,以及由此带来的行政干预,实际上已经成了城市规划的最大威胁。

      不能让长官意志绑架了规划。城市规划应该恢复其严肃性和长期性的特质,在形成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多一些民众参与,以开放性来适应不同群体的要求,这样形成的规划,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代表公共利益,也才有可能成为公众共同遵守的“城市宪法”。同时,地方领导也应该约束自己的权力,不能随意以行政权力干涉规划,更不能动辄就施行权宜之计,以一件急务覆盖另一件急务,乱行政、乱作为。不然,劳民伤财不说,也将严重伤害政府的公信力。

      注:这个文章作为新京报社论发表http://www.dzwww.com/rollnews/news/201005/t20100531_61490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