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拯救脆弱的职业心灵


谁来拯救脆弱的职业心灵

 

民航中南局的局长刘亚军自杀了,不是事前各界所猜测的涉及贪污受贿等问题,而是因为其自身的抑郁症。

笔者发现,或轻或重的抑郁症正越来越多地发生在职场中,因为各种各样的不如意,因为对浮华的拜金思潮下失去了对人生意义的真正把握,让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的心理基础,焦虑进而产生抑郁,直至最终放不下而如刘亚军这样已经到了高位还走上绝路的职场人士。

刘亚军之死之所以如此轰动,一方面是刚好民航系统正掀起一轮治贪风暴,另一方面他是民航系统中的知名人士。然而,职场中又有多少像刘亚军这样犯有程度不同的抑郁症患者?这些人谁来关心?

假如刘亚军的抑郁症有相应层次的人来进行心理疏导的话,这样的悲剧能不能避免?

缺乏良好的社会生活保障机制下,又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成功与否的浮躁时代,缺乏普世的社会价值观下的中国,该由谁拯救职场中承受巨大压力却又脆弱的职场心灵?

中国大陆能不能学习学习台湾?让佛教的力量来帮助这个社会?

去年圆寂的台湾圣严法师曾经给处于人生低俗的林青霞一句话:面对它,接受它,放下它。九个字虽然简单,却蕴含着极为深刻的人生道理。然而要真正做到,谈何容易?缺乏真正的心灵慰藉,面对人生的挫折,又有多少人能够“接受它”?又有多少人能够“放下它”呢?

笔者非常尊敬的潘千里教授今年已八十岁高龄,却依然活跃在工作的一线,担任不只一家企业董事长顾问,潘千里教授之所以能够八十岁高龄还保持健康的身体,能够有旺盛的精力担任顾问工作,根本的原因是其年轻的心,开放、淡然的心态。

然而,有多少人能够做到潘千里教授这样自我淡定的心态?

因此,在笔者看来,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极为需要佛教等宗教力量去推动和谐社会的建立,也唯有这些力量才能真正推动和谐社会的建立,解放脆弱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