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日本是中国人发自心底的呐喊。那么,日本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在普通消费者看来,丰田汽车,东芝电器等耳熟能详的产品及其企业才是日本竞争力的象征。其实不然,真正主导日本经济的力量来自于日本的六大财团。事实上,丰田和东芝公司就归属于六大财团其中之一的三井财团。六大财团同时也是构筑日本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是日本国民生活方式、组织方式以及儒家文化的集中体现。
日本财团通常是以横向联合的方式由三个核心部分组成:主力银行,综合商社,大型制造企业。其中大型制造企业大都最终发展为以产业和行业分类的纵向垂直一体化的企业集团,围绕其周围的是一些为其服务和提供配件的中小企业。以三井财团为例,樱花银行是其主办银行,三井物产是综合商社,而丰田汽车和东芝电器就是具有代表性的纵向发展的制造企业集团,通常称为企业系列。另外,一些现代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也通常被划归某一财团,但它们的独立性更强,很难说它们是财团的核心成员,却是作为财团核心的综合商社的主要股东。
以家庭的结构来审视,主力银行在财团中扮演父亲的角色,通常决定家庭成员的血缘关系和姓氏归属,是家庭成员稳定的经济来源。而综合商社自然扮演了母亲的角色,她负责生育儿女,照顾家庭成员的起居,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施加影响,为子女长大后去外出求学与发展寻求信息,甚至还要为子女选择对象和操办婚嫁。而财团内一个个制造企业正是由这样一对父母精心培养起来的孩子。在初期,刚刚走上生活独立的孩子们还需要父母在经济上的支持,直到成为羽翼丰满、身强体魄和成熟稳健的大型制造业巨人。
最早走向成熟的大哥哥姐姐们(成熟产业)有了充足的经济来源和积蓄后,他们会将这笔钱投入到父母新孕育出的小弟弟妹妹们(新兴产业)身上,也就是说财团内主力银行、综合商社、旧制造企业同时拥有新制造企业的股份。从投资主体来看,父母与他的大孩子们处于了平等地位上。与此同时,大孩子们手头充裕的资金也会用来孝顺自己的父母,比如说为父母的旧屋添砖加瓦,或将自己的储蓄存放在父母的名下。也就是说,原本处于子女地位制造业企业,又反向拥有处于父母地位的银行和商社的资产(股份),或是将资金回流银行和商社充实集团上层的运营能力和共同投资。从父母层角度来看,其原有父母的股本比例被稀释了,控制力逐渐弱化,但其整体资产实力却在不断增强。经济学家们经常谈到的日本财团内部成员的环行持股和相互持股的组织方式就是这个道理。
日本企业与美国企业有本质的区别。美国企业背后的文化是个人主义,崇尚独立性,大谈利润第一。当危机来临时,集团公司总是企图摆脱和剔除其困境的产业和部门。而日本财团更加注重建立企业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度危机,共求发展,共同抵御外部侵略。事实上,日本财团就是一个新型的家族企业,它不再依靠血缘关系界定家族成员,而是企业法人之间的资本关系形成新型的命运共同体。日本企业聘用应届毕业生,实行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企业内工会在维系财团体制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从另一角度来看,日本财团实际上是一个长期稳定的、从事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相互紧密依赖的、有共同文化理念的人群的集合体。
“人的三井,组织的三菱,团结的住友”。由于日本财团成员内部之间存在着资本纽带,企业之间必然存在着可靠的信用关系,使得企业间的买卖和借贷更加活跃和高效。日本财团就象一个父母双全的多子多孙的大家庭,儒家的“忠、孝、仁、义”成为财团成员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行为所共同遵循的道德准则。不难想象,一个只有父亲(主体银行)或只有母亲(综合商社)的单亲家庭是不可能够培养出身心健康和事业优秀的儿女(制造企业)。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在日本财团机制中发挥的淋漓尽致,男耕女织、夫唱妇随和尽忠敬孝等传统家庭理念表现为主体银行、综合商社和制造企业之间形成的默契配合和稳定结构。如果引入西方经济学词汇来描述,我们可以这样说:日本财团是一个金融资本(父),商业资本(母)和产业资本(儿孙)多代同堂的大家庭。
美国人高离婚率,众多单亲家庭,儿女与父母独处的婚姻家庭形态与其企业组织结构方式如出一辙,而与日本传统(实际上是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大相径庭。中国经济只有充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身几千年来积淀的文化、道德和思想,才能真正的崛起,并获得持久的生命力。日本财团所代表的东亚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