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杰礼仪:问道于盲


初到天子脚下,想不到竟赐我大病二场,这还是离家以来的头一次,两年了,才两年么?辗转奔波,不限于南北,不懈于内外。也许真的觉得有些倦了吧,那就索性借此恩赐释放蓄谋已久的疲惫吧。由此开始细数离家以来的奔波与无奈,如此心情向谁尽诉衷肠?人生就是各种滋味都得尝到才算丰富吧,于是想家,毫不压抑地狂想,只想轻飘飘地赖在床上,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必想,也终于明白了意志上想恢复健康,但身体却不给作主的无奈情绪,强打着精神到饭店,无意中竟看到了疙瘩汤——它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坐在火炕上,准确地说是在坐在炕上脚还都够不到地面的那个年纪,曾多么焦急地等待过厨房里的奶奶忙碌过后迈着蹒跚的步子为我端上最爱的疙瘩汤,然后她会看着我一顿狼吞虎咽然后嘿嘿地笑着,可是现在奶奶已经老到了坐在床上自己难以下地的风烛之年了,现在的她是多么热切地期待着晚辈们的承欢膝下,而我却只身闯荡,不顾她的想念和牵挂……我还想起了自己曾多病且任性的童年,不管病得多缠人,多任性,都永远赶不走床前关怀备至的双亲,很惭愧,我已经太久没去细读那份高天厚地的亲情,只当是珍藏了么?还不是些聊以自慰的话罢了,他们的爱何时有所珍?有所藏?我觉得自己深深地辜负了这种爱……这些清晰却又模糊的记忆仿佛把我带回了那遥远但温暖的家……

过去,念及无益,未来,珍重为妙,活在当下。

对于人生,我有许许多多美好的憧憬,不,而今已然无法再用憧憬二字来敷衍,我必须心无旁骛地去追随内心的声音,我知道我迟早会得到我想要得到的,但也将无奈地失去我所不想失去的。过去是在寻觅,找到了吗?找到了,但它远不及我曾预想过的,拥有它时的那种热烈而极喜情绪,也许是缘于之前对它的不确定,甚至怀疑?而今,当我终于明确了它,却显得那么地简单,而太过于简单。它并不能把我带向幸福,或许说,自己其实一直身陷误区,就是依赖一种找寻,将自己引向心之所往的误区。我是喜欢把好东西留到最后的人,但我有时也会违背这原则,美其名曰活在当下。我以为人生一定要越来越丰富,而且丰富得越明显越好。但真象是丰富并不能帮我们找到心灵的家。难道这就是佛说的人生一定要越放下才越丰富吗,放下外在的纷扰,专心聆听内心的声音?找到自己,明白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好好的、充分地过好这一生,相信我,在仅有的此生,没有人比自己更在乎。那么忘我又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呢?忘记人生的私欲贪念,怡然天地么?看来修行还真是点滴的功夫。这样想来,我能做的或做不到的事,无论成与不成似乎都不要紧了,重要的只是,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去追随它。我与那个声音,有时交流得很好,充分而热烈,但有时我却听不见它,那才是我最大的失落。而此刻,它告诉我,是我开始着手实现它的时候了,它于我意义非同凡响,那是我的征途。找到它,我用了23年,实现它,我要用多久?我不希望太快,因为那样的话我难免将会因此而陷入无知的满足甚至骄纵;但也不能太慢,因为我希望最爱我的亲人朋友能够与我一起来分享实现它的过程和喜悦,我怕我太慢了会错过,人生真的是太无常了不是吗?我曾经特别想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选择,其实不必了,人生只是自己的,用不着向别人去证明或炫耀,充实而低调地满足于自已的内心,永远追求内心的强大。这句话想我想起了两个人:王菲和俞敏洪。前者我认为是一个内心强大的女人,而后者则是一个富于理想的企业家。

相信自己,力所能及;追随有无,心知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