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策划 郑州市城市口号:居中国之中,调剂而均衡天下


郑州市城市口号建议案:居中国之中,调剂而均衡天下

 
 

5000年中原文明的现代落脚城市郑州市---

城市口号建议案:居中国之中,调剂而均衡天下

 

这是一个个性彰显的年代,每一个个体(包括每一个个体的人、单位、团体、国家、民族等)如果在暴露其内心“本真、本善、本美”的过程中而说出真实的想法,那么自然就应该得到其他的人的尊重。而那些虚伪的、装腔做势的“善”或“美”、“高尚”或“伟大”,甚至所谓“仁、关爱、义”乃至“革命”的辞藻,如果丧失了个性本真的表达,偏离了本真的方向,那么无论其标榜得多么美好,我们都最终可以看到那最终不过是虚伪的表演,而这种虚伪的表演无论技巧多么高,都应该会被淘汰或抛弃。这也正是多年来很多流行的浮躁如同肥皂泡一样虽然横行一时,而最终的去处就是一个:垃圾堆。

 

由是,我感觉新浪河南开展城市雷人口号的征集,此一活动还是比较有意思的,那么意思在哪里?

第一:个性文化兴起,需要真切而不虚假地彰显个人乃至城市的个性:

 

随着中国乃至中华民族的崛起,中国人民必然真正站立起来而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中国人作为一个个个体站立起来的标准必然是个性文化的崛起,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用其鲜活的力量主动为我们民族复兴注入辛苦和汗水而留下各自不同个性而理想一致的轨迹,这似乎不用怀疑。

而我们民族的革命者和建设者、流血者和出汗者,似乎都十分清楚,我们之所以要奋起、要奋斗而去打跨“三座大山”,就是因为“三座大山”压抑了中国人创造性和活力而迟滞了我们民族发展的进程而已。

 

那么,发展到今天,特别是30年改革开放,我们的成绩还是值得骄傲的,我们中国每一个人个人逐渐拥有明显的个性---个性的面庞、个性的服装、个性的生活方式、个性的显示方式、个性的圈子、个性的偏好……,而每一个个性的中国人拥有了独立的而不是被灌输的、自觉而不是被“自觉”的意识和观念,拥有了相对独立的价值观和评判标准。虽然这些标准可能是五花八门地乱活着,虽然这些标准给人的感觉是混沌、模糊、是非难辩而累心,但毕竟各自开始拥有这一切而被允许,这就是比较值得欣慰的……

 

个性的中国人的崛起,必然在其聚居的城市乃至乡村表现出相对集中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趋向,这就是中国城乡个性文化崛起的根源。如果再象几十年前一样,从“东村到西村,都是喝的玉米糁”、“从南头到北头,都是吃的窝窝头”、“从东乡到西乡,都是煮的红薯汤”、“从南京到北京,都是革命小将冲”……那么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是悲哀的。

中国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有其鲜明的个性,这样我们才有兴趣到不同的城市去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而不是如过去一般从海南岛到北京一个样,乃至于到一个城市呆一天就知道了全中国城市一样的令人乏味。

 

第二,在既然每一个城市注定要可能形成个性的城市文化品格的前提下,新浪河南开展城市雷人口号的征集,实际上就在客观上起到了激发各地、各城市人民思考城市主体功能和主体定位乃至为所在城市发展未来进行理性思考的作用。

“人民城市人民建”,这是我多年以前从农村到城市来的时候在城市空落的墙皮上经常看到的一句口号,自然,那个时候咱们人微言轻(今天还是,哈哈),而且是一个刚刚到城市来的农村娃娃,连城市有几个巷子、几条大马路都不清楚,自然也不知道人民怎么参与城市建设的程序。及至到在不同的城市生活了多年以后,看到一些关心、热爱城市的市民提出一些对所在城市特别具有创意的建设性意见而不被采纳(如郑州二七广场交通设计上似乎就有一个优秀市民提出的方案比规划局的方案还优秀),我才感觉“人民城市人民建”实行起来不是那么简单---设想一下,连“人民城市人民建议”都做不到,那么“建”似乎比“建议”更难,哈哈

如果,硬的(道路、设施)咱不能参与“建议”或“建”,软的咱老百姓总可以吧?这别人可管不了咱参与城市软建设的“心”,因为心在咱自己肚子里。

这么看来,新浪河南开展城市雷人口号的征集,实际上起到激发市民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巨大功能,我想也真的属于一个调动民智、陶冶民性、激发民崇的好机会。

 

事件评论打着,还是就郑州市的口号咱进行一些交代:

   我之所以选用“居中国之中,调剂而均衡天下”,也是根据郑州的文化功能、经济功能、历史特色而这么提出:

 

郑州在介绍自己城市的特色时间,一贯以“中、通、丰、古”和“商都”等介绍给国内外宾朋好友,那么,用如此罗嗦的词汇,显然是概括了一些碎片和分项部位、分项功能而没有介绍整个城市,如同介绍一个人的胳膊、大腿、眼睛、胡子、眉毛一样,恰恰忘记介绍了城市的灵魂,那么什么是郑州的城市灵魂?或者是什么是郑州可以在中国乃至世界独特的宣传点?

我认为只有:“居中国之中,调剂而均衡天下”可以概括之,原因在于:

 

第一:从现实表象来说,郑州不仅是中国的交通枢纽,而且是随着航空、铁路乃至日照海港等项目的建设,郑州必然是中国产品输出到世界各地的运输中心,那么郑州“居中国之中,调剂而均衡天下”似乎并不过分,当然,现在距离“调剂而均衡天下”的任务和责任还有很大差距,但是,这是郑州地理环境位置赋予郑州的城市使命,那么既然作为使命和愿景和努力方向,那么似乎没有什么不可以。

 

第二:在今天,不仅仅从地理、物流、交通上看,而且从文化含义上看,郑州作为一个具有几千年中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省分的省会城市,其今天所代表的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也是我们整个民族、整个中国乃至整个未来世界的文化均衡、调剂中心。

 

     在这里,我并非是郑州城市文化是多么先进、发达,但是郑州作为河南的代表城市,自然承袭了河南作为中国的“中”的文化位置,而历史上的河南作为中华伏羲文化、河洛文化、文王文化乃至老庄、孔子文化等中华民族文明根源,至今在人类历史上金光闪闪;那么随着中国乃至世界形成新的文化来重新统一世界人类思想时间,河南省省会郑州如果作为一个文化代名词存在,其必然要以古老的中华文明来与西方文明对接而形成新的人类生存文化,这似乎也足以可以显示郑州“居中国之中,调剂而均衡天下”的文化气派。

 

     今天的世界,处于文化变局之中,这种文化变局来自文化冲突而后交融,交融而后要诞生新的文化。满清末年,著名大臣李鸿章上书朝廷因台湾事变筹画海防折“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 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那么,通过这三千年变局之后的百年多的折腾,我们全体中华民族成员和经历者已经看到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各种不同文化人物的粉墨登场,而我们今天也已经认识到,要挽救人类的危亡,要拯救整个中华民族走出信仰迷失的境地,必须在各种文明、文化碰撞中找到文明共生、文化共生乃至大同世界的解决之路,而这个路只能在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中去寻找才有可能找到。

   那么,在这个文化交融而形成新文化的含义上,郑州“居中国之中,调剂而均衡天下”的文化使命似乎在所难免。

 

一句话:郑州---“居中国之中,调剂而均衡天下”就是这个城市最大的灵魂,只是看我们是否敢于承认、是否能意识到城市的责任而慷慨任之并努力实现它了。

 

最后:两年前我关于文化的思考可以为郑州郑州---“居中国之中,调剂而均衡天下”的命题做一些对照,十分有意思呀,哈哈,也祝愿我们中原“腐朽”(从另外一个含义,腐朽而不死的实际上就是古老而伟大)文化能在郑州、中原新生而濡养全中国乃至全人类吧。(以下为当时的文字,后来百度博客被李彦宏那斯封杀了,所以今天特地从百度快照里面找来)

 

 

 

穴居中原看中国未来市民社会多

既非北京官本位;也非广东饕餮多;

中原曾有老腐朽,脱胎换骨迎新祚;

湖南曾有王阳明,几百年后续心学。

放眼宇内一条线,从沪到蓉溯江活。

不必轻看上海人,百年而后满中国。

我辈幸生新时代,遥为未来鼓与歌。

     中国未来的文化主流,必然是延续明朝兴起的、被清朝这一反动、落后的异族政权所打破的市民历史文明进程,而张市民文化、公民文化的大旗,这一未来文化的现代雏形和代表不是北京为代表的官权文化,不是广东等沿海地区所现有的饕餮文化或淫荡文化,而是以东起上海、西到成都,以上海、南京、苏杭、武汉、合肥、重庆、成都等沿江分布的文化发展线上,这两侧必然汲取中国北部如洛阳、西安、开封、济南、曲阜及南侧湖南、江西等文化基因,远及北京、广东、香港、澳门等南北文化交融,于是而形成新的文化积淀,形成我们中华民族新的人文品格。

   其实中华民族文化中并非缺乏文明主动或自动升级的要素,在宋朝、明朝发达的经济秩序中,我们已经孕育了新文明的种子,那就是市民文化的兴起,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看到宋朝、明朝两个时代对应的科技腾飞、民族工商业的崛起、人文文化的极大发展,出现了一大批政治家、思想家、程朱理学及阳明心学以及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如果我们的民族进程不因为元、清两个野蛮愚昧民族的侵略而打断,那么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小农经济至上逐步诞生商品经济、产业经济并非是不可能的,而且说不定更能诞生义、利兼得的民族思想。然而历史不容假设,从来君子斗不过小人、文明斗不过愚昧的蛮力(冷兵器时代的基本规律,今天虽然不是冷兵器时代,似乎也处处有这种事例的影子),那么,随着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原来被打断的民族文化进程注定在经历浴火之后再次新生,而新生之路,就在于文明推进的锋面之中,可以说,基本以长江流域为中心,头在上海而尾溯川藏,自然是中华民族创造新的民族文化的主体脉略线路

   随着中国商品经济的逐步发达,新的文化已经在总结整理之中,而整理好的新的文化必然孕育出我们既精明又敦厚的新一代国民和民族成员。

    蒙胧的一种认识,以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心里研究的一种启发,可资作为中国新伦理、新的心里秩序确定的一个研究方向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