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贺蔡老师八十寿辰
刘再复
从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三年,我在厦门大学中文系读书。这期间,有几位优秀老师对我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进入我的心灵。例如彭柏山老师、郑朝宗老师。我在为彭小莲(彭柏山老师的女儿,知名电影导演)《他们的岁月》(彭老师传)所作的序中说,彭老师已成为我灵魂的一角,生命的一部分。在美国二十年,我常和信奉基督教的学院朋友说:我和你们不同,爱不是来自天上,而是来自我的亲人、友人和老师。在今天的庆祝会上,我要郑重地说,从一九五九年到此时此刻整整四十年的长岁月中,蔡老师是一直是给我爱、给我关怀、给我学识的极为优秀的老师,他的名字同样成为我心灵的一角,情感世界的一脉。
我所以敬爱蔡老师,不仅仅因为他真诚地关怀过我,而且因为他品学兼优。不管是历史的经验,还是书本的提示,都不如自身的体验那么可靠。我对蔡老师品学的认知,是自己切身体验出来的。首先是人品。二十世纪的中国并不缺少文化知识,缺的是文化情怀,文人品格。蔡元培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他填补了中国现代文化的阙如。蔡老师并非圣人,不是没有缺点,但是有一点可以让他自己引为自豪,也是可以让他的学生(至少是我)可以引为骄傲的,是他永远拥有一份天真,一份率真。他是诗评家,但他比诗人还具有更浓烈的诗人气质。无论是在厦门大学的校园里,还是在北京、澳门以及在美国的交往中,他对我说了许多话,但他从不臧否其他老师,也从不评议人际是非,全部兴趣都在文学上。一说起诗词便滔滔不绝,恨不得把全部知识和感受都端给你。一九九七年我邀请他到科罗拉多大学东亚系作诗词讲座,并让他和我们的一些学生到山里游玩。过后,有一位博士生告诉我:你的老师真象个大孩子。他真的“童言无忌”,竟然跟美国和在澳门开会的许多学者教授说:“我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刘林书。’”刘是指我,林是指林兴宅。我当然知道我是不配蔡老师如此器重如此夸奖的,但是,我又真切地感到,蔡老师为人太真诚了,对学生爱的太彻底了,一直爱到骨子里。世界、中国虽大,能如此为学生的一点成绩而如此衷心叫好的有几个?蔡老师身上不仅没有众生相、寿者相、教授相,而且没有世故、圆滑、敷衍、嫉妒、冷漠等生命技能,他对诗词的爱具有纯粹性,对学生的爱也具有纯粹性。这种纯粹性就是品格,就是道德,就是真性情、就是无量价值。我一直对蔡老师心存敬重,正是他身上具有这种让学生佩服与学习的优秀特征。
蔡老师不仅人品好,学问也好。在厦大时,我听他讲过“俄国文学”、文艺学、中国古典诗词鉴赏等课程,而给我最大教益,并真正在我的心灵中积淀下来的是他对古诗词的赏析。他对晏殊、李煜(李后主)、柳永词的分析给了我刻骨铭心的记忆。一九八九年初,我在为蔡老师的《诗词拾翠》所作的序中就说:
他讲古典诗词鉴赏课时却使我和同学们非常兴奋,我至今还记得他开始讲解温庭筠的《菩萨蛮》的情景,记得在解释“小山重叠金明灭”时进入词中境界的样子,记得课堂里的同学们屏住呼吸侧耳倾听的情景,甚至记得下课后,几乎每一个同学都会背诵这首词并争着夸奖蔡老师的那一幕。听完他的课,我和一些同学简直是崇拜他了。这之后,我们常常到他的宿舍里去找他,而且还常把自己刚刚学写的律诗、绝句请他指教。在我的记忆里,他没有一次感到厌倦。总是在我们的心灵里注入了对于文学的热情。
出国之后,我涉猎较广,尤其是喜爱西方哲学与西方文学,但因为没有放弃文学批评与文化批判,因此也阅读一些诗词鉴赏文章,这样我又进入蔡老师的《诗词拾翠》第二集、第三集。《李璟李煜词赏析集》、《独柳居诗稿》等。拉开时空的距离,在美国落基山下再次倾听蔡老师的讲述时,除了感到特别亲切之外,还更明白了一点:蔡老师的诗词赏析,最难得的是“赏”,而不是“析”。换句话说,最可贵的是他的艺术直觉,而不是他的结构分析。我个人一直认定,文学批评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审美判断,而审美判断不能从理念出发,即不能从某些人造的批评标准出发,而只能从艺术感觉出发。一个文学批评家,最难得的是他的艺术感觉能力,别林斯基不到四十岁就去世了,但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影响了几代俄罗斯文学,原因就是他具有天生的艺术感觉器。我从蔡老师身上学到一点,就是绝对不可以以概念为批评前提,而应当直面诗词本身,把自己的审美感觉捕获住,并精彩地表述出来。这样,才能赏析一百首诗词,说出一百种不同的感觉。如同小说写人物,会写的,两个人物两个样,三个人物三个样,不会写的,则“千人一面”,写一千个也是一个样。蔡老师的诗词欣赏文章的可读性就在于他品赏出不同诗章的不同样不同“味”。也可以说,他的方式是庄子的,而不是恵施的,即其方式是直觉的,不是逻辑的。而只有直觉的方法才是真正的文学批评方法。
作为一个学生,我能告慰蔡老师和其他培育过我的老师们,就是在四、五十年的长岁月中我没有离开过文学,而且能放逐概念,放逐教条,用悟证的方法取代流行的考证与论证的方法,用生命和心灵去把握中国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尤其是把握《红楼梦》与高行健等当代作家,这除了得益于禅宗的启迪之外,也得益于蔡老师的文学鉴赏经验。因此,在蔡老师从事教学与研究六十周年的庆祝时刻,我要向蔡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向他致以一个学生最真挚的敬意。祝蔡老师的健康长寿、精神愈来愈好,愈有光辉。
学生:刘再复
二00九年十月二日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