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磁.宏观经济观察29期(2010.05)
欧洲财政政策破产后的世界经济走向
(一)欧洲债务危机及其根源
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国家债务危机爆发,为避免国家破产的尴尬,开始执行增加税赋,减少支出的财政政策。意大利、法国、英国甚至德国也开始执行收缩的财政政策,目的是为防止国家破产,走向希腊境地。一夜之间,富裕而文明的欧洲沦为乞丐。当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欧洲人为大把的钞票支出而弹冠相庆的时候,他们也许没有想到今天的这种局面。
追溯希腊危机,希腊政府债务两大组成部分是:一是为加入欧元区而向高盛融资所形成的高利贷;其次是2008年为拯救经济危机的大笔经济支出。前者我们或许可以解释为积极的冒进政策中人性的贪婪所致,在力所不逮的时候做了违背自己能力的事情,可以作为个案加以解读,而后者则是希腊人效仿世界,以为花钱就可以买未来的财政政策的所买单。
历史其实并不复杂,在金德尔伯格的欧洲金融史里面,描述的很清楚,让更多数国家破产的都是宽松的财政政策。人类是短记性的,或者人类往往本无能却又过于自大。在分析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财政赤字的报告中,我们几乎都可以看到他们在08年09年奢侈式的财政政策。这其实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天上不会掉金子下来,借人钱财总是要还的,不管你是普通百姓,还是商贾巨人;不管你是泱泱大国如美利坚,还是弱小的希腊冰岛。规律不会因为你强大或者弱小就改变自己。
美国债务赤字达到13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100%左右,如果按照美国财政收入占GDP总量的15%计算,如果利息是1%的话,那么美国政府将每年拿出6%的财政收入来支付利息,如果利息是2%,那么美国每年将拿出财政总收入的12%去支付债务利息。这其实只反映了一个方面,虽说欠债的为大爷,但即便大爷如美国人,还得小心谨慎的看看中国,俄罗斯,日本人的脸色,甚至连小小的伊朗都可以宣布与美元抗衡。比美国严重的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日本的国家债务已经超过190%,这其实比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更严重,仅仅是因为它是第二大经济体,所以才没有出现希腊的今天。但这并不说明,日本可以因为大而没有问题,正如美国一样。
而这些债务的形成,大多都是在08年经济危机的时候,各政府自以为是的聪明策略的后果;经济危机是经济规律用左手给了人类一个耳光;各国政府的救市政策则是经济规律用右手给了人类的一个耳光。
(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与后果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是中国古语,更简单更明白的话则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在国家债务频临破产的时候,欧洲的失业率也上到了几乎不可容忍的地步;而习惯了舒适安逸生活的欧洲居民,一下还无法适应这种谨慎拮据的生活,所以在欧洲政府宣布减税节约政策以后,欧洲各国工人运动又有风起云涌的趋势。
还是先看各国政府对待债务危机的措施。希腊宣布紧缩财政政策,西班牙宣布紧缩财政政策,法国宣布,英国宣布,德国宣布。财政政策可以怎样紧缩,其实很简单,就是财政要增收减支。增收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增加税赋,减支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该花的不花。
紧缩性财政政策直接后果就是:消费紧缩,信用紧缩,通货紧缩,就业压力加大。这四个方面因素形成负反馈机制,最终导致经济因素政治化,或者经济因素社会化,最终形成社会动乱,当然这只是在极端的情况才会出现。但欧洲历史上就动动乱不止,一方面是因为没有绝对的大国做支配,二是因为奉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祖例。前者的产生必然以破坏后者为基础,在矛盾的双方导致欧洲长期小国林立,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历史就是今天惯性的延续,欧洲会重复历史么?
从纯粹经济角度来看,如果欧洲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那么第一个直接反应就是企业税赋加重,企业利润减少;企业利润减少反过来导致企业的研发和竞争能力减弱;这反过来导致企业市场产品竞争力减弱,在导致企业市场份额减少,销售减少;在导致企业降薪裁员;导致失业率上升,导致消费信心下降,导致购买减少,经济萎缩。这样的负反馈最终导致社会矛盾产生,18世纪欧洲革命背景如出一辙。
在分析完欧洲危机的内生机制以后,我们将对欧洲危机的外部影响进行一翻分析。因为世界金融系统联系的紧密性,希腊债务危机对美国金融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而最近美国金融市场表现更是直接受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而变化,可以说美股成了欧洲债务危机影响表现的晴雨表。一旦欧洲传出不利因素,美股马上做同步反映。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欧洲危机并不仅仅是欧洲危机,他是世界性的危机。在发达经济国家,金融市场或者证券市场对经济的影响是致命的,历次经济危机都是从债券市场和金融市场开始的,著名的29年美国大萧条也是从证券市场开始的。
基于内外因的分析,我们的结论是本轮欧洲债务危机,将世界经济带向第二次萧条的开始,一方面因为财政政策的破产,今后政府将不会再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另一方面严峻的经济现实又很难短期内进行自我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