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当考官儿子中“状元”?这种事情反映啥问题?


 继前不久“局长女儿考99分”“限招科级干部子女”等热点事件之后,陕西又发生了一起“父亲当‘考官’儿子中‘状元’”事件。

在前不久举行的陕西省2010年省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一位考生《行政能力测试》成绩名列报考职位的第一名,而其父作为省考试中心工作人员,没有按照相关规定申请回避,反而担任这次考试试卷保管的主要负责人、儿子考点的考务负责人,并全程参与阅卷和评分工作。这一“考务漏洞”经网友披露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公众对这次考试的公平公正性产生质疑。(新华网西安7月15日)

儿子考试,老子当考官,这在当今这个公开招考倍受关注的年代里实在是不太多见,而大家之所以质疑不断,也就在于它不仅违反了公开招考的相关制度,而且也大大伤害了社会的公信力。换言之,这种明目张胆的公考违规,远远要比那些“潜规则”之下的暗箱操作更为令人扼腕。

然而遗憾的是,当事人裴锐在遭遇了一场口诛笔伐的声讨之后,却并没有让在《行政能力测试》中一举夺魁的儿子裴煜获得一个前程似锦的圆满,而且还要面临一个被“严肃处理”的结果,实在是有点投机不成反失一把米的荒诞。——由于裴煜报考的这个职位只招聘1人,根据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规定,按16确定进入第二轮的专业考试和面试资格。裴煜以“状元”的身份和其他5名考生入选参加了专业课考试,成绩排名第三,而在面试时,裴煜成绩排名第二。根据相关规定,事业单位考试最终以专业课成绩和面试成绩的综合得分确定录用人。裴煜专业考试和面试这两项成绩共127分,位列第二名,低于第一名19.6分。在这其间,一篇题为《考试?还是考爹!》的网帖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质疑,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也收到匿名信反映了类似的情况。 6月30日,陕西省建工集团总公司给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情况报告显示,陕西友谊医院生物制药工程岗位最终录取了综合得分第一名的雷某,而裴煜未获录取。

报道说,相关人员承认裴锐参与了试题答题卡的计算机读卡过程,但当时有省委组织部、厅监察室等工作人员对这个过程进行了监督,而且原始成绩回传到省考试中心刻录成绩光盘时,裴锐没有在现场。因而没有发现裴锐在儿子考试中给予其子不当帮助的违规行为。——按道理说,既然有省委组织部、厅监察室等工作人员在现场监督,而且最终的结果也显示裴煜未获录取,我们是没有理由再进行怀疑的。但问题在于,设若没有“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质疑”和举报信在先,结果还会是这样的吗?

考试中心负责人解释说,裴锐没有主动申请回避,单位也没有强制要求,是因为“人手不够”和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和监督制度”。怪哉,人手不够就可以儿子考试爹当考官吗?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和监督制度就可以弃其他相关考试制度于不顾而如此儿戏吗?这究竟是一种“考务漏洞”还是一种“刻意漏洞”?

长久以来,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招考中出现公权弄浊的现象可谓不少,也正是因为如此,社会公众才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不少地方才在各类人事考试上建立了各种监督检查制度。然而颇为令人遗憾的是,在人为高于法为的“暗箱操作”中,即便是再好的制度也往往会成为摆设,从而导致了公权滥用现象依然无处不在。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翟四虎表示,“我们不是没有防范的制度,可问题恰恰就出在制度没有落到实处。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这次裴锐违反规定不遵守回避制度引发社会对考试公平的质疑,伤害了考试部门的公信力。虽然目前初步调查没有发现裴锐在儿子考试中给予其子不当帮助的违规行为,但是却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对裴锐本人和考试中心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

诚如翟副厅长所说,裴锐违反规定不遵守回避制度伤害的是考试部门的公信力。因而给予一个“严肃处理”并不为过。但这种“上问下责”、以罚代果的处理方式果真就能给公众一个圆满的答复和交代吗?就能使考试获得一个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明天吗?——有制度而不落实,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又该承担一点什么样的责任呢?

父亲弄巧成拙固然可笑,儿子榜上无名固然可惜。但“父亲当‘考官’儿子中‘状元’”事件所反映出来的难道不是制度不落实或者不被监督落实的现实尴尬、就业资源的日益紧张和就业机会长期以来不均等现实生态吗?——公众固然渴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但更渴望不再为生存而奔走告求甚至铤而走险!

(李吉明2010715日于河南新乡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