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股票发行是成功的,主要体现在:第一,超额认购倍数比较正常。过去中国股票发行,动辄几十倍、上百倍的超额认购倍数,这实在不正常。说明,中国一级市场堆积了过多的资金,而这些资金真的是愿意或应当购买股票的资金吗?当然不是,大量是企业的暂时闲置的贷款,金融机构短期拆入的资金,这些资金都是不该进入股票市场的资金,而真正想买股票也可以买股票的资金却买不到股票,新股发行中签率只有千分之一、二,实在低得可怜。
第二,开盘价正常。农行上市明显没有恶意高开的操纵行为。过去为什么一级市场堆积了大量资金?最重要的原因是新股开盘的一瞬间,市场在股票发行价附近没有供给――没人愿意卖出股票,所以只要有一点需求,价格就会大幅上涨,庄家也是利用了这一特点,在新股开盘的一瞬间,高位对敲一笔较大的成交,结果制造出了一个很高的开盘价,也制造了一、二级市场价格巨大的落差。这是这个落差所产生的财富效应,使得一级市场堆积了大量短线资金。
这件事对中国股市的影响非常坏。第一,它使得一只股票在发行的一瞬间就被短线投机客所控制,如果每只股票都是这样,说明整个市场,从全过程的最开始就被短线投机客控制。这是中国股市永无宁日的关键所在。
第二,一级市场虚假需求量过大,致使股票发行价过高。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性风险,而这个风险全部甩给了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这也促成了二级市场投资者高度投机的恶习。谁敢在如此巨大的系统性风险下进行投资?只能投机、短线、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不是他们愿意,而是不得不。
第三,一级市场堆积着大量资金,股票发行就非常极其容易,这使得中国IPO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券商不惜帮助企业造假而拉项目,一旦项目到手,大把发行费用就进账了。还不仅仅是券商,一系列的中介机构都对此津津乐道,形成中国股票的造假链条。
第四,加大监管难度。各方主体为了利益都在和监管部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这个猫再有本事也是恶虎难敌群狼。所以,中国证券监管成本不断提高,但事倍功半。
第五,创造了腐败的机会。一级市场的股票变成了行贿、受贿的工具。
为什么中国股市与发达国家规范的股市总是“貌近神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股市没有注重利益机制的构造,或者说,利益机制总是扭曲的,而这个扭曲造成了股市根本的扭曲。
解决这个问题非常容易。证监会只要对开盘一瞬间的问题认真加以解决,重大的扭曲和重大的系统性风险立即就消失了。而在这方面,发达国家的股市早有解决方案。“绿鞋”机制就是其中之一。
这种机制是说,股票承销商不是把股票送上市就没事了,而是必须让它负责保证股票上市后20个交易日,股票价格的波动幅度不超过15%。在这个过程中,维系股票正常交易,稳定价格。这是证券商非常重要的做是技术,是否具备这样的技术,是股票发行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
规范市场认为,股票上市后20个交易日之内,价格波幅不偏离发行价正负15%,这样的定价是成功的,发行是成功的。
这次农行发行就有点这样的味道。中金公司等承销商出面维系价格稳定、造市,确保股票上市后,发生过度的偏离。这是中国股市一个重大的进步。但别仅仅针对农行这样的大盘股,而今后所有股票发行都应当有这样的机制。
更重要的是,中国股市也该引入规范的、发行上市成功的标准。对股票上市后,开盘价、20日交易价格偏离发行价过远的股票承销问责。其实,我们的发行机制改来改去,为什么总是该不好?关键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制定出规模发行成功的标准,而重在利益分配的公平。
发行制度改革的前提错了――这样的改革初衷,首先是承认了一、二级市场之间存在的、本不该存在的“无风险利益”。
但我们恐怕还有个错误的理解,认为“绿鞋”机制只是为了维护股价不跌破发行价。其实只需维系一定幅度的波动即可。
每天晚上的7点30分到8点,我都会和老朋友张劲东先生在CCTV证券资讯频道《投资大参考》节目中,一起再聊聊每天影响证券市场的那些事儿,中国经济的繁荣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撑,从宏观经济事件中找到适合资本运作的投资机会,就成为是我们做这档节目的初衷,希望能从我们的“只言片语”中,大家能得到些启示,我们这档栏目也开通了短信热线(15010105189),也希望通过这个方式能跟大家进行交流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