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城市经营模式(中)


第六节  基础设施民营化经营模式
本节以浙江省杭州市的基础设施民营化经营模式为例做一介绍。
一、经营模式结构
依托民营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改造城市环境-----发展城市经济。
二、城市经营三要素概述
(一)城市经营客体
基础设施建设。
(二)城市经营主体
1.核心经营主体------政府。
2.从属经营主体------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及其他组织机构。
(三)城市经营过程概述
1.城市概况
杭州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东濒杭州湾钱塘江口,是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杭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全市面积16596平方公里,人口636.81万。其中市区面积3068平方公里,人口387.01万。全市有51个街道、121个镇、55个乡。
“九五”时期,杭州市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中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达450亿元,有近三分之二的投资是来自民营企业的税收,其中2000年达138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市区(不含萧山、余杭区,下同)达90.63亿元,比上年增长19.9%,是历年来城市建设力度最大的一年。
2000年,在杭州市国内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36.8%。工业总产值中,三资、个私、股份制等其他经济类型占73.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三资、个私、股份等其他经济占74.9%。(杭州信息网《杭州市经济概况》)
2000年,杭州市全市完成电网建设投资14亿元,新增35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15千伏安,配网新建10千伏安线路59条;改造低压台区159个,增加配网容量17.98万千伏安。在道路骨架建设和网络完善中,续建和延伸了中河高架路;新建、改建了滨江大道二期、梅灵隧道、潮王路西段、钱江三桥北接线等一批重大路桥基础设施项目。市区供水量达到33725万吨,比上年增长3%。年末市区居民液化气和管道煤气用户达42.42万户,比上年增长4.1%。开展运河杭州段疏浚与和睦港等70条市区河道清淤配水,西湖疏浚一期工程完工。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四堡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达40.5万吨,目前市区实际日污水处理量达48.23万吨。全面实施“禁硫”工程,对工业企业、住宅区污水截污纳管。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3.6%,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5.68%,工业废气处理率86.33%。市区区域环境噪音等效声级 56.9分贝,城市交通噪音平均值68.7分贝。全市实现环境保护“一控双达标”。(杭州信息网《杭州发展概况》)
2.制定城市发展略
杭州市政府根据杭州市委提出的“工业兴市”战略和树立全省的“杭铁头”精神,从杭州市的地理环境和民营经济规模优势出发,坚持“大旅游、大杭州、大投入、大发展”的方针,制定了“依托民营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改造城市环境------发展城市经济”的经营战略。统一规划、系统布局和综合开发,大力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
3.制定城市规划战略
新《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纲要》提出,杭州的城市性质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的重要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杭城新的城市格局是: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
未来的杭州城市布局,是“一主三副双轴六组团”的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主城,包括上、下城区,以及西湖、拱墅、江干城区部分,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信息、文化中心和旅游中心。三大副城则指江南城、临平城和下沙城。
4首创中国基础设施商业化历史先河  
2003年6月2日下午,一笔总额高达70亿元的贷款项目在宁波签约,标志着全长36公里、总投资额118亿元的杭州湾大桥项目所需资金已全部落实。杭州湾跨海大桥作为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最长的跨海大桥,在资本运作方面已经超越了国家投资、国家收益的传统模式,走出一条企业化融资、市场化运作的创新之路。该项目资本金48亿元由杭州的宋城集团、雅戈尔等企业出资,占总投资的35%,其余的建设资金70亿元由商业银行贷款解决。在杭州湾大桥的银行贷款签约仪式上,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上海浦发银行等四大商业银行先后出具了由各总行签发的贷款承诺书,其中国家开发银行承诺贷款40亿元,工商银行20亿元,中国银行和上海浦发银行各5亿元。在承诺书上,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宁波市市长助理、宁波杭州湾大桥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勇在签约仪式结束后信心十足地宣布,杭州湾大桥作为长度仅次于美国彭特恰伦大桥(全长38公里,非跨海大桥)的特长大桥,对于宁波接轨上海,扩大开放,促进“长三角”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一个十分看好的项目,由于企业资本和银行贷款的共同参与,这个项目一定能够得到比较好的经济回报。(昝爱宗《杭州湾大桥资金全部落实 六大银行承诺贷款70亿元》)
三、基础设施民营化经营模式的启示
1要经营城市先经营头脑
在传统城市经营概念的误导下容易给人这样的错觉,那就是照搬别人的作法,而忽视了自己的优势和出路。比如,要改善本市环境和发展经济就必须遵循先贷款-----再建设-----后招商的古板的思路模式,完全忘记了民营经济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归根结底在于理论知识肤浅,思维呆板。
2立足现有资源,实现经营双赢
前面我们说过城市经营首先就是创新,浙江省杭州市的做法其好处在于:
其一,它打破了传统经营模式的禁锢,敢于把民营经济自动纳入城市经营主体的范畴,这在中国是首创,也是深刻领会邓小平“中国特色经济”理论的实际例证。
其二,它做到了为政府减负。城市经营特别是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过去都是政府一肩挑,但是随着中国城市化道路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建设的全面展开,单靠政府一家是勉为其难的。
其三,它做到了为民创收。中国民营经济在20世纪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全球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愈来愈缓慢,新的经济增长点也越来越难以寻觅,企业要做强做大就必须寻找新的发展出路。在这样的背景下,占杭州市GDP三分之二的民营经济其优势资源已经是到了不可小瞧的地步了。杭州市的做法实际就是为民营企业找到了发展的新出路,也是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基本体现。
3基础设施民营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计划经济时期,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的事这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城市环境的好坏完全依赖于政府的财力,政府有钱城市环境就相对优越,政府无钱城市环境就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客观上要求城市发展速度加速,再要依赖于政府的财力来改善环境已经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想加快城市化进程必须开放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改变原来的基础设施政府独家经营为多元化主体经营,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杭州湾大桥的建设正是开辟了中国基础设施民营化的历史先河,为中国广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表率和楷模。
 
第七节  亲情回归经营模式
本节对福建省泉州市的亲情回归经营模式做一介绍。
一、经营模式结构
依托海外亲情投资-----发展地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发展本市经济。
二、城市经营三要素概况
(一)城市经营客体
人文资源-----同胞亲情。
(二)城市经营主体
1.核心城市经营主体-----政府
2.从属城市经营主体-----企业及其它投资机构。
(三)城市经营过程概述
1.城市概况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台湾海峡西岸,全市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人口658万(未包括金门)。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最大的侨胞故乡和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目前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华侨华人达600多万人,港澳同胞68万多人。泉州市是外商在中国大陆投资最多的地级城市,长期以来,泉州的广大海外乡亲和台胞爱国、爱乡,为泉州市的各项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在依托“中国最大侨乡”这一特殊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泉州经济,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亲情回归”的城市经营之路。泉州市经济总量占福建省的四分之一强,在全国212个地级市中名列第三,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125亿元,经济总量跃居福建省九地市前列,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额约占福建省的四分之一。1999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51.8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80元,所辖县(市)全部进入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或经济发展十佳行列。全市形成了纺织服装鞋帽、石油化工、建材陶瓷、食品饮料、建筑房地产、旅游服务等六大支柱产业和机械、电子两个重点发展产业,涌现出许多规模大、竞争力强、效益好的企业,创出“安尔乐”卫生巾、“七匹狼”服装、“匹克”运动鞋、“富贵鸟”皮鞋、“金鹿”蚊香等一批名牌产品。泉州先后被评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全国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全国文化模范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2003年《福建信息网》)
2.制定城市经营战略
虽然今天我们看到的是泉州市城市环境优美,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但是,有几个人知道在改革开放以前泉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却是相当落后的,人民的生活水平非常低下。泉州市今天的繁荣正是那些凭借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城市经营先驱们,在无数次的苦思冥想和反复实践之后,终于从本市-----中国最大的侨乡这一特殊的人文资源优势和环海的地理优势出发,走出了“依托海外亲情投资----发展地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发展本市经济”的具有泉州市地方特色的城市经营模式之路。
3.具体经营步骤
第一步,充分利用祖国改革开放鼓励海外侨胞回国投资和探亲的大政策,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海外侨胞联谊会、寻根活动、亲友座谈会、家族聚会等活动,唤起亲情友情。
第二步,主动把地方的人文优势和自然及地理优势充分介绍给自己的海外亲人和友人,通过各种减免和优惠措施鼓励他们回泉州老家投资办厂。比如晋江市的石材加工、糖果食品业、体育运动产业、布匹印染、服装出口加工等。
第三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八五”以来,泉州共筹集近200亿元资金投入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被评为全国首批“城市投资硬环境四十优”之一。“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全市公路通车里程9006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82.9公里。泉州晋江机场开通包括至香港、菲律宾、马尼拉包机航线在内的十几条航线,跨入全国50个吞吐量最大的空港之列。泉州港后渚港区为国家一类口岸,现有万吨杂货码头和10万吨油码头各一座,5万吨煤炭多用途码头正在建设,25万吨原油码头和5万吨集装箱码头正在筹建。全市年供电能力达95亿千瓦时,全市自来水供应基本满足需要。市区现有水厂日供水能力16.5万吨,各县(市、区、管委会)和不少乡镇均有自来水厂。邮电通信建成全国第一家市、县、乡三级联网的配套程控电话本地网,至1999年底,全市城乡电话用户达181.8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70.62万户,城乡电话普及率达到15.63部/百人(城乡电话主线普及率达15.57户/百人)。
第四步,扩大城市规模,强化城市功能。至1999年底,泉州中心城市控制性覆盖面积达41.79平方公里,建成区比1978年扩大3倍。目前泉州市已基本形成了具有现代化积聚和辐射功能的半小时城市群。以泉州市区为中心,以晋江、石狮、南安三市区和惠安县城为次中心,以港口为依托,以沿海、沿江、沿路的重点城镇为支撑的大城市体系和具有闽南侨乡特色的大泉州发展模式正在发挥其巨大魅力。
三、亲情回归经营模式的启示
1巧妙“借钱”实现“三赢”
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里认为借钱是一项不体面的事,更遑论是向亲人借钱。但泉州市人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能够把城市建设、同胞需要、亲情回归和自我需要捆绑在一起,牢牢抓住改革开放这个历史性大好时机,把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向海外亲人宣传介绍,积极主动地为地方建设牵线搭桥。开辟了人文资源经营模式的历史先河,是中国城市经营的典范之作。
2亲情也是城市经营客体
前面我们说过人文资源也是城市经营客体,因为,在常人的概念里人文资源就是旅游景点、历史古迹、人文精神、个性特色等这些人所共知的常规层面的基本元素。但是,没有人会想到亲情也能在城市经营中发挥作用,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人知道亲情本身就是人文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泉州市的成功就在于能够科学的认识到亲情也是城市经营客体所在。
 
第八节  城市重组经营模式
此节以西安市高新科技产业区为例介绍城市重组经营模式。
一、经营模式结构
重组产业园区板块------强化产业园区功能-------发展园区经济------推动城市整体发展。 
二、城市经营三要素概况
(一)市经营客体
 产业园区功能。
(二)城市经营主体
1.授权型核心城市经营主体----西安高科集团。
2.从属城市经营主体------企业及其它经营机构。
(三)城市经营过程概述
1.园区概况
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务院1991年3月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它位于西安市科研文教单位相对集中的南郊,已建成面积20平方公里。自1994年以来,西安高新区的综合指标一直居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前列,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率先加入了APEC科技工业园组织,是国家 “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五个示范高新区之一。2002年,西安高新区又被联合国工业组织考察认定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区域之一。2003年在中国31省市区中新经济实力排名第八位。
在新的发展机遇下,西安高新区通过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在园区开发建设、市场机制营造、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初步建成了新型工业区、国际软件园、研发创业园、中心商务区、中央居住区等五大功能区,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三大支柱产业,涌现出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企业,如大唐电信、庆安制冷、兄弟标准、开米股份、协同软件、通视数据、康鸿电子等国内外知名的高科技企业集团。
高新区通过自主创新和招商引资,已成立科技企业4991家,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和高效节能等五大支柱产业及一批在国内外知名的骨干企业。目前,区内有上市公司14家,2002年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企业有5家,过10亿元的有10家,过1亿元的有70家,过1000万元的有295家,是西安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2002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据快报统计,2002年高新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481.17亿元,较上年增长24.4%;完成工业总产值318.43亿元,较上年增长25.67%;完成GDP120.53亿元,同比增长22.45%。出口创汇2.1亿美元,为西安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西安高新区的建设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主要领导同志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江总书记曾先后两次亲临园区视察,并为西安高新区题词“发展高新技术,实现经济飞跃”,对西安高新区取得的发展成就给予了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
西安高新区管委会自园区成立之初,就一直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这就是现在的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和西安高科集团。园区管委会主任是西安市副市长兼任,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兼任西安高科集团总经理。高科集团既担当着园区的开发管理又亲自参与园区的基本建设和经营。这种集政府职能、产权国有、土地经营于一身的 “三维城市经营主体”(《从政治高度看地产策划》《西安晚报》2003年5月21日),也就是前面我们所说的“授权型核心城市经营主体”在各地的城市经营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引领作用。目前,像西安高科集团这类新型的“官商”(理论界有人把他们称之为“第二代官商”)还很多。前面我们在论城市经营主体时已经举过很多例子,比如深圳市的深特发集团、南油集团,北京市的中关村建设集团等等。因此,在我们探求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如何建设和经营之前再次强调它的功能特殊性,以便于我们深刻认识核心城市经营主体在城市经营过程中特别是造城运动中的巨大作用。
2.经营战略
西安高科集团在高新区建设之初,就决心要与第一代官商-----由建委或房地局派生出来的主要从事小区改造的城乡建设综合开发公司有本质的区别,必须告别那种非系统规划、盲目开发、无序管理的粗放性经营局面。他们把高新区的建设提高到区位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的科学高度,严格遵守建设部的 “系统布局、整体规划、综合开发” 城市建设指导方针,从产业经济学原理出发力图建设成为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链发展区”。他们严格按照最新的城市建设战略布局规划模式-----城市重组战略的核心要求进行城市板块重组,从园区总体功能布局上按照CLD(中央居住区)、CBD(中央商务区)、CTD(中央科技区)、CID(中央工业区)、CCD(中央文化区)(《从政治高度看地产策划》《西安晚报》2003年5月21日)的基本要求初步建成了新型工业区、国际软件园、研发创业园、中心商务区、中央居住区等五大功能区。创新地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高新区发展的战略模式,这就是“重组园区板块-----强化园区功能------发展园区经济-----推动城市整体发展”。
3经营步骤
第一步,通过建设具有现代特征的西部电子商城为代表的城市地标,营造出了集商贸物流、商务办公、居家生活于一体的西安第一个科技社区-----西部电子社区CBD即中央商务区)。迅速拉开了西安新旧城市布局的分水岭,提升了高新区新城市场形象和土地价格,为西安高新区的建设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通过滚动发展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政治地产-----企业一号公园(长安园产业别墅)和工业厂房,初步建成了具有现代特色、专业从事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新型工业发展区-----长安科技产业园(CID即中央工业区),为西安高新区的发展打下了战略高地。
第三步,为保障西安高新区的整体产业能够永立新产品研发龙头,建造了以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新址为代表的西部大学城(CCD即中央文化区),为西安高新区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科技研发实力。
第四步,为确保高新区从业人员的生活需要,根据从业人员的文化品位、收入水平、个性心理等要素以及“二十一世纪赚时间”的新世纪价值理念出发,建造了中国西部第一个大型居住区(CLD即中央居住区)-----180万㎡的紫薇田园都市,为高新区的人才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五步,为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确保高新区科技产业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建造了以西部通信产业基地和新西部第五城(千亩信息产业基地)为龙头的中央科技区(CTD)。目前,世界电信业联合会和德国电信中国总部和其它二十余家国内外著名的高科技企业集团都非常看好西安高新区的产业链运行态势,并有意入住该园区。
三、城市重组战略经营模式的启示
第一,西安高新区的成功除了拥有中国第三大科教优势外,主要是在于高科集团这些核心城市经营主体的创新精神,高科集团总经理段先念有一句至理名言,那就是“不创新吾宁死”。因此,他们从不固步自封,他们能够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仅为其服务过的策划公司就多达7家之多,其中,包括像蓝海风国际策划联盟、王志纲工作室、广州本日TUT公司等国内一流的智业机构。他们敢于超前运用21世纪最新的市场理念和城市经营战略,比如像城市重组战略理念的运用在中国乃至世界就是首次。
第二,城市重组战略的第一个功能就是能显著提高一个城市高科技园区的产业链运行能力和规模管理效能。而现代企业集团在区位选址上是最看重一个城市的整体产业链运行能力的,因为,产业链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单个产业或企业的成本问题,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比如北京中关村的部分高科技企业现在大多迁往广东省东莞市和上海市的张江科技园,除了地价和交通因素外就是因为所在地的高科技园区的产业链运行能力不强。所以这就是西安高科集团在园区建设之初为什么要坚持从城市重组战略原理和产业经济学原理出发的原因。
第三,城市重组战略的另一个显著功能就是超前体现了“21世纪赚时间” (《从政治高度看地产策划》《西安晚报》2003年5月21日)的价值理念。首先,全球公认的一条准则就是“时间就是财富”,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赚到最大量的财富,谁就是21世纪的最大赢家。而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快速获利。其次,在中国短缺性经济时代下人们的价值观是如何迅速致富,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20世纪赚金钱”。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由原来的短缺性经济时代发展到相对过剩性经济时代,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理,21世纪人们的价值观也就不可能永远停留在20世纪。21世纪社会的竞争力度越来越大,人们的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本着尊重新世纪的核心人文理念-----人本主义和从人本主义的核心需求------休闲需要出发,21世纪的价值观必然是----赚时间。因此,不论是从企业角度出发还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只有严格深入贯彻这一核心主旨,才能永立市场前锋。这就是西安高新科技产业区为什么能够迅速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