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国十条为起点的后两个月楼市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和谐期”——从国家到地方,从各部委到商业银行,均对调控政策表达了坚决执行的态度。而关于房价松动的报道屡见于媒体,刺激着购房者的神经。可谓形势一片大好,以至于对于房价要下跌这一问题,已经没有了争议(连最强硬的任志强六月底都说“降价已经成为了必然”)。
然而,表面一团和气的楼市背后却是暗流涌动。首先是六月底媒体开始大肆炒作“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房租飙升的传闻,造成人心惶惶的局面。其后,别有用心之人士或明或暗地认定此番调控政策是造成房租上涨的幕后黑手,企图从而引起“公愤”(要知道房租上涨影响的层面可比房价上涨影响的层面更大)。先从外围造舆论,以围魏救赵之策略逼宫中央政府放松调控政策是这一轮调控反对派“复辟”的思路。正可谓人言可畏,最后搞得住建部不得不专门发布报告以正视听,称中介推波助澜、城中村改造、大学生毕业求职等五大因素才是房租上涨的主因。
紧接着,调控反对派启动第二轮“复辟”活动。同为六月底,中央决策层关于下半年宏观政策偏向中性的调控主基调刚刚传出,国企央企便步调一致地集中拿地。被广为流传的一个消息是国资委近期通过约谈等方式授意房地产央企下半年在各自专注的领域加速扩张。同期,深圳某民间专业人士透露中央高层委托有关机构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进行楼市调研,并且征求民间研究机构意见,防止楼市调控对经济造成误伤,为制定下一阶段楼市调控政策做准备。而七月份以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地多家银行房贷政策悄然松动,称可以接受第三套房贷。不仅如此,对第二套房贷的认定,各家银行也表示可以“适度宽松”,从“双认”变通为“认贷”而舍弃“认房”标准。以上来自国资委、银行等渠道的信息,无一不在向市场传递楼市调控将有放松之倾向。尽管住建部、银监会、国资委先后站出来辟谣并再度表达坚决执行楼市相应调控政策的决心,但毫无疑问调控反对派在心理层面获得了足够的胜利——因为通过这一番传闻与辟谣的对攻,已经清晰地展现了未来调控政策如果松动的话其可能要走的路线和方式(如三套房贷解禁、二套房标准放松、国企入市)。
然而,是否楼市调控政策真的已经走到了松动的边缘?这些貌似虚假夸张的新闻会不会是政策调控变向之前的吹风和路演,从而以此渐进的方式化解政策变化可能引发激烈的质疑和反对?
笔者对此持否定态度,但否定的依据却可能和大多数人看法略有不同——很多人士认为房价没有下跌,所以调控政策尚未生效,因此政策难言退出。事实上,尽管每次打压型调控政策都会把“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挂在嘴上,作为政策出台的动因,但实际上长期跟踪政策可知,房价上涨速度一直不是调控政策的核心目标。原因很简单,官方从未对房价上涨速度设立过诸如GDP、CPI一样的年度指标并以此指标为基点出台相应政策。也正如此,房价的上或下并不决定政策的左或右。以此番所谓“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为例,个人的解读是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为人民币升值做准备——因为境外热钱屡屡觊觎人民币升值而曾大博楼市和股市,给我国金融体系带来危机。因此必须先插好篱笆,把热钱挡在外面。也正是在新国十条出台的五天前(即4月12日),胡锦涛在访美时表达了人民币汇率改革不会在外部压力下推进(值得注意的是领导没有说人民币不会升值)。而恰巧的是在三个月后的同一天(7月1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达到6.77,达到重启汇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五年内的新高。如果楼市调控是在为人民币升值铺路的假设成立的话,马上可以得到一个推论:人民币升值过程中,楼市调控政策不会松动。根据国内外各方面的信息来看,6.77还不是目标(主流的观点认为应该在5.12到6.05之间),人民币升值的过程还将持续一定的时间。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双限双认”的信贷标准短期不会松动。或者更准确地说,至少在中央层面不会放松。银行、地方政府和个别部委,一贯是对打压式的调控政策是阳奉阴违,现在我们又怎么能期望他们能洗心革面呢?所以,听闻上面罗列的一系列现象,不妨看作猫鼠游戏中又一段小插曲。
总而言之,基于人民币升值的外部环境来看,中央层面的政策松动可能性不大,除非下半年整体经济下滑并出现二次探底。
楼市趋势:房价松动突变为政策松动?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