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校外培训的张悟本


医学界出了个张悟本,教育界的“张悟本”就更多了。由于教育不像医学那样会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因此教育界的“张悟本”在谋财害人方面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多少家长不仅心甘情愿为骗子清点钞票,而且也心甘情愿地把孩子送给骗子受折磨。暑假将至,教育界的“张悟本”们正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捞一把,家长们可要当心,千万不要再做既赔钱又害孩子的事。

社会上有各种各样教育培训机构,涉及03岁的早教、学前儿童智力开发、中小学生课程学习指导、升学考试突击、英语强化、作文辅导、出国准备、书法绘画舞蹈钢琴考级、游泳武术篮球乒乓球训练,名目繁多,不胜枚举,让人眼花缭乱、真假难辩。这些培训机构也不乏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老师、教练,但也不乏“张悟本”。这些“张悟本”也往往具有医学界“张悟本”的特点:都有自封的名目繁多的头衔和什么社会兼职,也会有几个故弄玄虚的新名词,还可能有编造的与某些名院大所合作办学的协议,同时还有一些无从考证或经不起推敲的成功案例。面对鱼龙混杂的校外培训机构,家长该做出何种选择呢?该怎样去区分“张悟本或非张悟本”呢?其实也不难,只要把握住以下二点,基本能确保不上当受骗。

一是孩子要高兴。在校外教育机构,孩子如果开心,可能还有点价值;孩子如果不开心,那就没有任何意义。能够让孩子开心的教师,可能是一位好教师;能让孩子开心的培训机构(班),可能是一个有价值的培训机构(班)。当今,许多“教师”的最大本事就是教一门课能够让学生恨一门课;许多“兴趣班”的最大能耐就是让凡是进入兴趣班的孩子永远失去兴趣;许多“作文班”的最大功能就是让凡接受了作文指导的孩子再也不会写作文。家长们千万不要迷信培训班,这其中的“张悟本”,除了会一套做广告的花言巧语外,就是搞一套让孩子厌倦的题海战术。“好学”是一个人“学好”的前提。孩子不开心,何来兴趣?没有兴趣,何来进步?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父母送孩子到校外培训机构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更有兴趣。许多家长只是从众、跟风,人家孩子怎么样自己的孩子也要怎么样,这也就是教育界“张悟本”大量存在的市场基础。不能让孩子开心的培训,肯定不如不接受培训。

二是孩子要变得肯学习。通过上培训班,不仅能让孩子变得开心,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变得愿学、肯学、乐学,那么这样的培训班是有价值的。例如,一个孩子上了英语班,回家后能抵挡得住各种诱惑自觉安排英语学习,那么这个班就是成功的。问题是,许多孩子只会在培训班接受“强迫的学”,而不会回家后“自觉的学”。许多家长也是看到孩子在家不学,就指望在培训班学,没想到孩子上了培训班接受了“张悟本”教导后更不愿意学。不能让孩子变得肯学的培训班是没有价值的,自然不能让孩子进入这样的培训班。孩子获得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任何教都是为了用不着再教。有家长认为,孩子在家既然在玩,还不如到培训班,多少总能获得一些。孩子不肯学,是一个问题,但培训班就能解决孩子不肯学的问题吗?既然自己都无能为力,培训班里的“张悟本”就一定能解决?

教育领域有太多的“张悟本”,误人子弟是他们的特长,家长除非要害自己的孩子,否则千万要让孩子远离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