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现在很热,尤其是在咱中国,感觉好像已在内燃发动机汽车领域举手投降,在技术上赶不上人家,只好在电动汽车领域看能否找到机会超越他人,毕竟电动汽车是个新生事物,是未来汽车发展趋势,现在还看不出谁更有优势。然而,需要提醒的是,我们发展电动汽车一定要尊循科学规律,不能一哄而上,尤其是国家要给予经济补助的情况下,不能为拿补助而不按科学规律发展。
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还是电池技术,电池决定电动汽车的命运。
电池的能量密度相比汽油和柴油还比较低,使用当前的电池来驱动汽车,还有点事倍功半,不太划算,基本是拉着半车电池在跑。从宣传的架势上看,好像说中国的电池技术不比别人差,某家以生产电池出身的汽车厂家更是吹嘘得厉害,又是股神参股又是奔驰合作的,但就是不谈他们的电池技术,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他们的电池技术到底处于什么水平。电动汽车的发展受制于电池技术,只有电池技术有所突破才会让电动汽车流行开来。
仅有电池是远远不够的,电动汽车不是在电池上装四个轮子。
电池就是电池,它不是汽车。好比发动机不等于汽车一样。电池和发动机只是汽车的动力部件,而汽车除了动力部件外还有车身、悬挂、传动、转向、安全防护等,电动汽车除了电池外还有电动机、电池管理和控制系统等,而且汽车更是个综合技术产品,只会造发动机或电池的企业,并不能代表你也能制造出品质和性能较好的汽车。更何况电动汽车不同于传统的内燃发动机汽车,它必须是根据电池和电动汽车的特性特别打造的车型,至少不是将发动机换成电池和电动机就OK那么简单。
电动汽车上市前要经过严格测试,不能让消费者当试车员。
电动汽车和其他汽车一样,在向市场推出前一定要经过严格的科学测试,不能为了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而省略的科学研发步骤。本期介绍的宝马电动汽车项目,他们计划在2013年推出自己全新研制的电动汽车,但从去年起,就试装了600多辆电动汽车送到世界各地进行专业测试和大范围的试用,力争把电动汽车使用中遇到的问题都在正式投产前解决掉。反观咱们自己研发的电动汽车,却很少让专业媒体试驾和试用,但它们却已上了国家“目录”允许上市销售。虽然它们许多是假销售真忽悠,但这种不尊循科学规律的做法让人担心:我们真能在电动汽车技术上领先他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