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的“自然教育”本身就是反自然的


     关于自然教育

   统一的“自然教育”本身就是反自然的

 

                  蔡笑晚/文

      我仔细分析梭的理论之后,发现这里有一个关键

      的问题有待解决:对人类来说,究竟什么样的教

      育与儿童各个阶段的身心发展相一致,怎样的教

      育会失之为超前,又如何才不致误过最佳教育时

      间?在我看来,当孩子有能力接受教育而且需要

      教育时就给于教育,这才是真正的自然教育,因

      为个体的差异、环境的差异,对于不同的人有不

      同的自然,人为地定义一个统一的“自然教育”

      本身就是反自然的。

 

    正当我们着手对孩子进行更多的数学训练时,偶然的机会遇到一位多年不见的在教育界工作的朋友,他为我能活到今天而且结婚生子而特别高兴。当谈到孩子的早期教育问题时,他大力反对我的数学训练方法。他向我们介绍了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所谓自然教育理论,就是指遵循自然原则,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教育要与儿童各个阶段的身心发展相一致不能超前,也不要误过最佳教育时间。这样美好的理论,乍听起来似乎是无懈可击。因为稍懂科学的人都知道人类的任何一种活动都不能违背大自然的法则,否则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惩罚,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界的铁的法则。况且,卢梭作为欧州启蒙运动时期的著名大师级人物,曾经是我青年学生时期的热爱和尊敬对象之一,我曾经拜读过他的名作:《忏悔录》、《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论科学与艺术》等书。

    因此,我没有理由不去考虑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更没有理由拒绝好心朋友的善意忠告。但是,我仔细分析梭的理论之后,发现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有待解决:对人类来说,究竟什么样的教育与儿童各个阶段的身心发展相一致,怎样的教育会失之为超前,又如何才不致误过最佳教育时间?

    卢梭正是在这个关键问题上作了错误的解答,他在没有关于大脑功能发育的科学数据情况下,提出各个阶段相适应的教育方法,认为十二岁之前是孩子的“理性”睡眠时期,这一阶段只能以感觉经验来认识世界,让孩子用感觉器官学会怎样去感觉、去摸、去看、去听,而不应该运用读书等理性手段来改变他身心的自然发展。

    我们无意判断卢梭的教育理论是否正确,但有一点我们是坚决持保留态度的:即他所说的十二岁之前是“理性”睡眠时期,十二岁之前绝不读书。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主观意断,并非严格的科学结论,我们不能轻信,万一错了,岂不误过了孩子最佳教育时期吗?而不要误过孩子最佳教育时间又正好是卢松教育理论之精华。

    另外从卢梭本人的经历看,他在五岁时就读书入迷,看得入神时竟忘记了睡觉,七岁时就把家里的大量藏书读完,因此,他虽然因家庭贫困没有受过系统教育,但却知识丰富,才学高深。10岁因父亲出事,住到舅舅家,舅舅送他去一个律师家读书,13岁去学习律师书记,16岁开始流浪生活,后来卢梭写出了《论科学和艺术》、《社会契约论》、《忏悔录》、《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等著作。他的天赋人权理论和社会契约理论召唤了一个崭新世界的到来,他独特的思想和具有号召力的语言、文风曾使几代人为之倾倒。从卢梭本人的经历能够得出的经验应该是:十二岁之前要好好读书,养成爱好读书的习惯和兴趣,打好人生的知识基础。十二之前如果不好好读书,就会误过了教育的最佳期。

但是这个卢梭很健忘,他在写作《爱弥儿》时竟忘记了这个事实,提出自然教育理论,认为十二岁之前是理性睡眠时期,这一阶段只能以感觉经验来认识世界,让孩子去摸、去看、去听,用感觉器官去感觉世界,而不应该运用读书等理性手段来改变他身心的自然发展。认为早熟的果子虽然外表诱人,但并不甘美。因此提出十二岁之前绝不读书,不希望造就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卢梭的健忘不仅具有讽刺意味,而且误导人类教育达二百多年之久,一直到现在还有他的市场。什么叫自然、什么叫自然教育?自然与自然教育的定义是什么?可以肯定的说,迄今为止自然与自然教育是没有科学定义的,只是一些概念炒作而已。在我看来,当孩子有能力接受教育而且需要教育时就给于教育,这才是真正的自然教育,因为个体的差异、环境的差异,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自然,人为地定义一个统一的“自然教育”本身就是反自然的。

    因此,我们在选择数学作为训练孩子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时,是经过一番苦思的,究竟是坚持,还是退却呢?经过几天简短的思考之后,我们坚定地选择了前者。坚持按既定的早教原则培养孩子,走自己的路。我们宁愿失之于超前,去培养一个年纪轻轻的博士,决不愿意因为我们轻信和误判而延误了孩子的最佳教育期,使得一个本来可以成才的孩子沦为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