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又一伪命题


随着房地产市场面的不景气,各种各样的猜测和秘方纷至沓来,其夹带着一些伪命题以示高人。继伪命题“抑制投资性购房和向自住型为主转变后,今日又见一伪命题“下跌放量”。

鉴于对这几个伪命题有点兴趣,所以逐个小议一下。
伪命题1:抑制投资性购房?

1、有人说我买房为自住不是投资,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当你买房时,商品房的属性已经包含了投资。比如说在有调控的当下,作为买房人第一考虑的问题是,买房后价格会否再下跌?明明知道房价要下跌的话,肯定要看看再说。而当买入后房价一路上涨的话,内心的喜悦无语言表。这种既自住但又考虑价格因素,本身就包含了投资行为。

2、本轮调控有人称“有效地打击了投资行为”。真正的有钱人打击了吗?“二、三套”房贷能首付的人打击了吗?而真正受打击的仍然是“穷人”(工薪族),他们在无法首付50%的情况下,只能接受打击!所以抑制投资性购房其实是个伪命题。

 

伪命题2:向自住型为主转变。

随着新一轮调控政策的到来,似乎人人买得起房声音又多了起来,这些声音听起来还是那么地美妙动听,可实际上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有些人经常拿美国比,但美国比我们要富裕多,但也没实现人人买得起房吗!那么中国凭那一点那一条可以实现呢?

而当“人人买得起房”成为不现实后,有些人的想法又多了起来。试图希望政府大建特建政策房,而向自住型转变。但是这一些都要建立在有钱基础上的,不光政府要有钱,买房人也需要钱。但现实是大家都不怎么有钱,所以政府在2009年经适房只完成了30%,而这30%的房源大多也是相对有钱人能享受。所以今年中央改主意了,大建廉租房了。所以今后市场上将以商品房和廉租房为主。这样看来向自住型为主转变也是个伪命题。

伪命题3:房价下跌使成交放量。

这个观点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张泓铭先生给出的。张泓铭先生称:下半年住房市场的趋势可能会是价格有实质性松动而非大幅度的回升,成交量放大,价格有实质性的松动成交量有大幅度的提升。首先这种言论我是第一次听说,因为从世界范围来看,下跌市道中的市场,成交量只会越来越小。而所谓的“底”部放量也是建立在未来上升趋势情况下的。难道中国未来楼市属特例?到要好好的见识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