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要怎么吹才牛
“唯大英雄能本色。”真正的吹牛实是本色,就像《圣经》所记载的上帝对摩西所说——“I am Who I am”,素面朝天,我就是我。自称加州理工大学
——题记
按:唐骏是什么人?据《新世纪》记者调查:唐骏原本就爱“吹点小牛”,自任“微软中国总裁”后,由于交往面急剧扩大,愈发膨胀——意思是牛皮越吹越大了。从有关视频看,的确可感受到唐骏的张扬。可究竟膨胀到什么程度呢?是“唐氏开发法”,还是“唐氏四大发明”,抑或“西太平洋大学博士”?可这叫吹牛吗?即便唐骏自称加州理工大学
那什么是真吹牛呢?前不久参观左宗棠故居,对吹牛颇有些认识。左宗棠曾三次进京会试,但三次都名落孙山,“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爷自干个体户”,他从此绝意于八股,在八股取仕的时代,差不多就是爷爷自干个体户了——这才是吹牛!据称左宗棠23岁结婚时曾自题一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这才是吹牛!
揽史观今,牛人都这么吹,思接千载,神通万里,豪放飘逸,没有避嫌——一代宗师程颢说过:“凡人避嫌者,皆内不足也。圣人自至公,何避嫌之有?”毛润之先生的表现可能最为典型,人至晚年还高歌“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年轻的时候更是高唱“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至于中年呐喊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更横绝古今。蒋中正先生也牛吹,不时在日记中称天将降大任于自己,拯救中国,舍我其谁。
自称加州理工大学
本文为“注目礼”书《导读》,初略展现注目礼思想演绎的过程和大概。有朋友曾对该文最后提到的注目礼思想融哲学社会科学于一体并“驰骋中西,澄清天下,势如破竹”不服气,问这个是不是牛皮吹大了。我微微一笑:你为什么认为这是吹牛皮呢?答:我只是感觉哦。曰:你大可以认真去推敲,但我现在应该可以肯定一点:你不是个真吹牛的人!
[同主题链接]
破书
总体上,本书宜先翻后看三思四辨。特别注意第五章《爱》和第八章《王》,这里面的推理比较费解,需慢慢琢磨。特别注意第三章《力》和第九章《天》,这里面的内容比较驳杂,要耐心细看。
具体地说,若是大众读者,可以任选章节看,因为本书具有随笔性质,任一章节都是探讨某一问题的随笔;如果是社会科学研究者、人文科学工作者或人文社科爱好人士,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或所熟悉的问题进行阅读,一旦引起共鸣或兴趣,再上下串连。
要是专家学者,无论哪一领域,最好从头阅起,因为本书实际上内蕴一哲学思想体系,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如果抱有严重疑虑,请重点阅读第一章《我》和第二章《比》,因为前面两章是确立推演体系的起点。
尤其第二章《比》,可能需要着重阅读,论证的是人的私心所在乃别人的承认,人通过别人度量自己。如果有学术争议,大概只有就此而争而议,其余都是逻辑推演,用经济学的话语讲,博弈演进,恐难置喙。
本书原本是写“我”的,也是献给“我”的,每个人都可以读一读。不论哪一类读者,本书都能随意翻看,想一想篇中的问题,瞧一瞧穿插的链接,读一读文中的故事,必有感悟,定有收获!
话说读破万卷书云游天下,此一日到了东土,不知怎的,在一个臭烘烘的垃圾堆里瞟着了俺这本论“注目礼”的小书——哎!不知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得罪了尊敬又可爱的读者
读破万卷书原本已书读破万卷,并曾在万国图书馆前把自己所买所读所藏的图书一把火焚之,还扬言要把万国图书馆也一把火焚之,信誓旦旦:皇天后土,我——读破万卷书,终极智慧虽还没有,但一般智慧算是穷尽,从此要行万里路,断不再读人书!
也不知怎的,或许是不书做得还光鲜漂亮吧,读破万卷书从臭垃圾堆拿起俺的小书,并与孤独的俺在他当年焚书的万国图书馆南草坪,有一阵子对话。俺
怎么扯: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
君山:感
破书:(忙不迭起身)打住,君山小兄弟,千万别多想,咱也是无聊,一时兴起罢了!更何况咱对你的大作——用你书中的话说吧,可真是不敢注目致礼呀!
君山:(正襟危坐)君子坦荡荡,有话直说,君山耳朵长得小,但耳量特别大!
破书:一拿起本书,咱就愁眉初展,因为常识告诉咱,中华文明根本不是一个命题,能证明么?一扫目录,咱就更加迷惑,这是经济学吗?倒像是部文学作品,什么“似水温柔”,什么“我真的爱你”,甚至“第三者插足”也来了。再一翻内容,咱马上想“举报”你诈骗,你这是在用经济学证明中华文明吗?胡说!八道!怎么看都不像,既扯不上经济学,也扯不上中华文明,更扯不上证明。咱说的不是么?
一招平天下:人性自利
君山:还是感谢感谢再感谢!感谢您翻看俺的书。俺也实话实说,像这样的疑惑可能还有许多在前边候着,但请您暂时别放下书本,且待俺慢慢道端详。好不?
请允许俺暂且借用“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的说法,凡是证明,得有个起点,赖以立足,总不能玩“空手套白狼”吧!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的起点在哪呢?多乎哉,不多也,就两个,一个逻辑原子,一个公设:
逻辑原子:“我”就是“我”,人是围绕“我”的一种圆运动;
公设:“我”这一圆运动的圆心是别人对“我”的注目礼。
破书:(手伸出,挡在半空中)住嘴!什么逻辑原子呀?什么公设呀?什么圆运动呀?别这么学究,行不?咱最烦这一套!装腔作势,不说人话,言之无物,这后边藏着的尽是这号货色(破书头也不顾地指着后边的万国图书馆)!
君山:破书先生莫急,君山所见略同。俺这是有点正式,但应该谈不上学究,毕竟咱这是在论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的起点呀,要不正经点,学究们可真的要急哦!再之,万楼高楼从地起,这打基础的工作能来得半点浪漫吗?
破书:也是!也是!(一边回答一边点头,像是自言自语)
君山:第一章《我》和第二章《比》分别讲解逻辑原子与公设,实际上是全新论证人性自利——
破书:(目瞪口呆,抢着说)什么?人性自利!谁不明白呀?地球人都知道,打娘胎里落地就自利了!西方经济学不是讲几百年了吗?要君山小伙计重炒这一碗几世纪的馊饭!
君山:所言甚是,人性自利的确是碗馊饭,馊得很!可俺如果称人人利己比人人利他更节能,或是说“君子国”与“小人国”更累人,破书先生意下如何?
破书:人人利他比人人利己还不好?不可能!君子国怎么可能比小人国更累人呢?颠覆常识——你想造反?
君山:岂敢,算个“崩溃疗法”吧!西方经济学虽大讲特讲人性自利,但拘于成见,流于肤浅,并没有真正吃透人性自利,尤其表现在西方经济学没有认识到俺的公设——人的私心所在是比较利益,在别人的承认,俺称之为“注目礼人”,第二章《比》专门论证注目礼,应该说颠覆了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
破书:圆运动加注目礼,这就是你对人性自利的全新论证和重新表述?
十三级:“前脚没踩稳,后脚莫去提”
君山:喳!逻辑原子不证自明,而且构成天底唯一的不证自明,因为“我”不可能再怀疑“我”;公设是假设的,就像几何学上“两点之间线段距离最短”一样,虽不能证明,但符合经验的事实,人人渴望注目礼,没有谁不希望被别人认可与赏识。就这样,俺的书到此打止。
破书:你是说偌个大书实质上就第一章和第二章?
君山:喳!其余章节都是推演。紧紧抓住逻辑原子和公设,就可以推演出十三个重要定理或结论,演绎全部的人类历史:
第01级推演:注目礼争夺战!
第02级推演:暴力无效用!
第03级推演:养人方能服人!
第04级推演:人生的终极意义是征服自己!
第05级推演:社会舞台,文化游戏!
第06级推演: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方确定一个均衡!
第07级推演:无私实现自我!
第08级推演:领导人是持续均衡的保证!
第09级推演:窝是暴力的边界!
第10级推演:人有本分!
第11级推演:道法自然!
第12级推演:工业文明前途不妙!
第13级推演:人类未来必须大力以中华文明为师!
破书:从一个人性自利推演出这么多?甚至演绎全部的人类历史?咱想问的是,有这么好的事么?可靠吗?不会是“王婆娘裹脚带”什么的吧!
君山:可靠不可靠,俺说了不算,需要破书先生自己去推演——俺真诚希望每个人自己来推演一番!有民间俗话描述瞎子走路说:“瞎子瞎,有个稳当法,前脚没踩稳,后脚莫去提。”俺这也是瞎子走路,步步为营,环环相扣,从逻辑学讲,是个逻辑推演体系;从经济学讲,是个博弈演进体系。事实上,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甚至可以数学化。
两“我”相撞:注目礼争夺战
破书:数学化?这可是桩好事,马克思说过,科学只有达到数学化,才称得上真正的科学。可瞧你这东西写得天马行空,“第三者”都来“插足”了,怎么看都不像学术著作,倒有点“大象无形”的感觉,能不能给咱指点一二?
君山:没问题!前两章完成人性自利的全新论证和重新表述,第三章《力》即进入推演阶段,“我”需要别人向“我”注目致礼,可别人不是什么“孙子”,也是“我”,于是乎,注目礼争夺战不可避免——这就是第一个推演。
破书:这是自然!
君山:注目礼争夺战怎么打呢?如“我”大打出手,那别人亦可以“我”之道还“我”身,这就是以暴易暴,冤冤相报。于是有第二个推演:暴力无效用。即是说,以力服人,不能服人。
破书:这好理解!
君山:但由于这一章回应“政治学之父”托马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并论证以理服人本质上也是以力服人,内容上遂有些驳杂,某些小节先大致浏览即可。
破书:什么?以理服人成了以力服人?你又搞颠覆了!
君山:理的确不能服人,因为理首先是力,人世间还没有哪一种理是逻辑自洽的,一切理都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这不是俺搞颠覆,只是个常识。
关键在“人性太极”
破书:嗯!既不能以力服人,也不能也理服人,那“我”如何才能获得别人的注目礼呢?
君山:这正是紧接下来的第四章《养》所探讨的,推演的就是:养人方能服人。内容非常世俗化,与戴尔·卡耐基传授的那一套把戏相通,最普通的推销员都能看,也都应看。所谓养人,说白了就是先向别人注目致礼,尊重别人,然后别人才可能向你注目致礼,尊重你——所谓服人。
破书:呵呵,看来,不是有理走遍天下,而是有礼走遍天下。那养人要养到什么时候呢?
君山:这一环扣在第五章《爱》中,推演的是注目礼争夺战的最终解,即注目礼争夺战什么时候达致均衡,最后的定理是:人生的终极意义是征服自己,这时候人自我发现,得大自在,不再要求别人向自己注目致礼。附带地,这一章也对社会和文化的本质作出推导:社会是注目礼争夺战的舞台,文化是注目礼争夺战的游戏。
破书:有意思!尤其是征服自己耐人寻味,人往往这样,年轻的时候老想着征服别人,实际上真正的要害在征服自己。
君山:更准确地说,征服别人就是征服自己,别人只是靶子而已,借的。
破书:有点拐,征服别人就是征服自己?哦,有点明白,注目礼人是“我”和别人对立统,乃“人性太极”。
君山:正是太极之道,一切推演实际上都是一阴一阳旋转而出。由于论述注目礼争夺战的均衡,这一章算是画龙点睛,内容最驳杂,经济学上的均衡与稀缺,逻辑学上的自洽问题,自由民主的真谛,甚至哲学上的终极真理,乃至意识本身的奥秘,也包括其他种种重要问题,比如中华文化是不是讲逻辑,再比如“人工智能”是否可能,都在这里得到探讨,甚至得出答案——的确要慢慢琢磨。
注目礼三角演义:为人民服务
破书:均衡都已论述,事情应该到此结束了,可怎么又冒出什么“第三者插足”呢?
君山:(微笑)结束的只是一对一的注目礼争夺战,可现实怎么会只有两个人呢?于是就有第三者插足,第六章《三》探讨的其实是三方博弈,推演出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方确定一个均衡。内容单纯,比较好理解。
破书:还真有点“数学化”,瞧,下边又冒出了《圆》!
君山:第七章《圆》论述的是真正的注目礼三角演义,要在三角演义中获得注目礼利益最大化,最佳选择就是总揽全局,奉献自己,协调两方,成人之美,像“红娘”一样,于是就有:无私实现自我。
破书:妙!一个人要实现自我,就必须放下自我。这个咱举双手赞成。
君山:三角演义要持续发展,无私奉献者不可或缺,于是就有第八级推演:领导人是持续均衡的保证。
破书:领导人?怎么领导?
君山:一言以蔽之,为人民服务!领导本是“第三产业”——服务业。一个人能够服务奉献的精神,不但成为注目礼争夺战的大赢家,而且光辉火灿烂,魅力无穷。
注目礼争夺战第三波:人有本分
破书:好!从人性自利打到了为人民服务。可实际生活不只三个人哟?
君山:又一环紧扣而来,这就是第八章《王》所探讨的注目礼争夺战第三波:在不只三个人的社会上,注目礼争夺战会怎么打?
破书:(急迫地)怎么打呢?不会打成一片、你死我活、乱作一团吧?
君山:(微笑)打什么打,都一个窝的熟人,谁能下手?谁敢下手?社会上虽远不只三个人,但一个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个窝里面,而窝是存在多边制衡的,暴力无用武之地,于是乎,第九级推演出来了:窝是暴力的边界。
破书:你又搞颠覆,平反“窝里斗”!
君山:窝里斗本来正常不过,大好事嘛!三角演义其养融融,不就是个窝里斗吗?破书先生不也常跟老婆孩子斗斗嘴吗?
破书:还真的是生活的写照,“有缘千里来相会”,“不是冤家不聚头”,一个窝里面的人还真的是“欢喜冤家”。可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暴力满天飞呢?
君山:这一环扣在第八章《王》,简单地说,人都是极其有限的,时间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切都是有限的,于是决定了:人有本分。
破书:这也太小儿科了吧?谁不知道人有本分呢?
君山:人不知道的恰恰就是小儿科,从人有本分出发,这一章澄清了一系列经济学高精尖问题,定义了一系列经济学基本概念,包括交易费用、组织、公司、产权,清晰展现了人一旦超出本分,将导致什么。让人顿有“大道至简”之感,值得搞经济学的好好琢磨。
看见“看不见的手”
破书:名堂真是太多了,起点就一个人性自利,推演出来的却包罗万象,让咱想起《中庸》上那句话:“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君山:所言极是,的确算得上察乎天地!第九章直接叫《天》,前面第五章《爱》属于点睛之章,这一章也属于点睛之章,所点的睛就是:道法自然!即是说:不需要任何人为的干预,在人人心中所有的“我”的指引下,人类社会能够和谐运转,就像大自然不需要任何外力的干预一样。
破书:这不正是“看不见的手”吗?
君山:破书先生无愧读破万卷书,一点就破!本书所要论证的就是“看不见的手”,舍此别无!
破书:到最后一章了,可迄今为止,咱也没看出你这从性自利出发的一路推演与中华文明有啥干系呀!
君山:多看看书,行不?的确,注目礼争夺战的博弈演进与中华文明毫无干系,俺实际上只是为自由主义作证。可你难道没发现,从一对一的注目礼争夺战,到注目礼三角演义,到不只三个人的注目礼争夺战,乃至最后平天下,不正与《大学》所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逻辑上同格吗?俺最后发现:中华文明才是真正的市场文明,西方文明充其量只算个市场经济文明。
破书:颠覆太大,把咱都搅晕了!怎么西方文明不是市场文明而反倒中华文明成了市场文明?看来,咱得重操旧业,扎扎实实再读书思考。
君山:多谢!多谢!能读就好,读下去更美,读懂读透最妙!俺不听说破书先生热衷环保吗?俺的东东不只是为自由作证,也是个“深绿思考”,试图彻底回答咱们这颗生命行星是如何被人类败坏的,这正是前面为什么有一个引子叫《“末日之钟”即将敲响》、后边为什么有一个结论叫《希望在“我”》的原因。
原来是一本“破书”
破书:哦,不是从头到尾贯彻“我”并说献给“我”吗?原来也是为咱们地球写的,咱更要拜读了,鄙人非常关心咱们这颗星球的前途。(破书头也不回地指着后边的万国图书馆)这里边哪有什么真正为“我”也为地球写的东西!嗯,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不还有第十二和第十三级推演吗?
君山:由于篇幅的限制,第十二个定理“工业文明前途不妙”和第十三个定理“人类未来必须大力以中华文明为师”,没放在本书出演,到续本《天下势——寄厚望于中华》了。欲知后事如何——
破书:(抢着说)且听下书分解!哈哈,原来君山这也是本破书!
君山:(正襟危坐)俺这书的确破,一共有五:一是说破世事人情,二是捅破学科隔膜,三是打破学术偶像,四是爆破思想堡垒。(突然打住,闭目养神)
破书:还有一破呢?
君山:驰骋中西,澄清天下,势如破竹!(但见君山微笑起身,潇洒一指天,喊道:MU—SIC!)
破书:哈哈……
君山: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