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在迪拜,在纽约,中国人的购物欲比索马里海盗的抢劫欲还炽烈。你要分类,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小白领们,教育优秀,工作稳定,多为外企,需要形象,但离大富大贵也还差着距离。来欧洲蜜月或者旅行,事先上网看好了价格差,果断出手,狂买名牌相对便宜的配件,比如包、时装表、牛仔裤、化妆品、小件配饰。另一种是富一代、富二代、富三代们,多为暴富,买奢侈品如买白菜,以洗劫香榭丽舍的精神开始扫荡之旅。
据我观察,大牌店里的帅哥美女店员们,本着职业精神与提成喜悦,对中国顾客尽以优质礼貌的服务。但他们的眼神中——这当然不是白纸黑字的东西,你可以说我个人妄想,但大多数亲历的人都有感触——不屑的情绪一览无余。这和咱们看煤老板一个心态:这个土老帽挺有钱。他们觉得你们这些没有品位的暴发户在疯狂地购买我们的奢侈品。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是奇葩一朵,他强任他强,清风抚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我们牺牲了很多,产业、结构、社会秩序、国际关系,但保住了稳定发展这个关键问题。外国人开始嘀咕了——之前他们都是看不起咱们民族的文化底蕴与公民素养的——这个国家这么成功,是不是背后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这二十年,我们的很多行为,是与我们骨髓里的文化所背离的。他们造成了各种断层、缺失,与迷惑。但也还好,这些对中国经济有着莫大的推力。西方世界,不关心中国姓资姓社,不关心我们的文化来自何方,任何一个成熟政权的心思,就是保持大国身份,屏蔽上升期国家的夺权窗口,抑制发展。韬光养晦,搞发展搞建设,是赢得一切尊重,赢得利益趋同,赢得外人对我们文化产生兴趣和对我们哲学逻辑价值观产生认同的机会。
未来的几十年,将是中国的输出期。不是成本、制造、流水线和廉价用工者的输出,而是文化、奢侈品、价值观、创意设计的输出。西方的知识分子和精英阶级开始认同中国的,愿意相信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廉价制造的国家,仅仅是一个没有品位,没有审美,靠资源的崛起甚至压榨血汗工厂这样获得财富的国家。
我们创造不出奢侈品么?西方的奢侈品品牌确实是几代沿袭的,一说到历史就是我爷爷,我爷爷的爷爷当初如何如何创立了这个品牌,一直到我,都在坚持什么信念。我们还缺少世家的传统,这没错。可我们有5000年的文化传统呢,这更是血脉里流动抹杀不掉的。这也是我们可以找到的捷径、用几十年追赶国外上百年品牌的捷径。
蔡明自留地“蔡园子”(点击进入博客圈),欣赏铸造生命力的家居,阅读大师心灵的设计,把玩优雅刺激的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