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幸福的十二条建议
——为了获得幸福,我们能做些什么?
傅钰
你幸福么?这是一个悖论,只包含着两极,幸福或者不幸。似乎幸福是一个终点,努力而没有达到终点,有挫败感,努力达到终点却丧失了前进的目标,还是一种迷茫和挫败感。那岂不是无处寻找幸福了?换个问法,“我怎样才能更幸福?”,那么幸福就是我们长期的追求,是永不间断的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这是一个每个人都拥有的机会,关键看我们怎样利用它。
所谓幸福感,就是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肯定性的评估,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其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心理状态。按照心理学的界定,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主要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包括生活满意感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后者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方面。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幸福感的定义太过学术,积极心理学用“快乐与意义的结合”来描述什么是幸福。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即使有时也经历痛苦的感受。快乐是现实的利益,有意义是未来的利益,幸福是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有机结合。
第一条 持久的幸福不是制造出来的
我们希望获得持久的幸福,这似乎是每一个人都在追求的东西,但幸福似乎是转瞬即逝,伴随而来的又是很多的失落。其实没有什么幸福可以人为的制造出来,幸福不是一种结果、一个目标,幸福更像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常说一句佛家的话更值得去践行“活在当下”,如果认真品味手中的一杯香茶,享受着餐中的美味,感受与家人的亲密、与朋友的轻松聊天,体验工作学习带来的成功的高峰体验和价值感,这些又何尝不是身边可训的幸福呢?要知道生活中的幸福不是来自于财富和健康,没有财富和健康可能会使人痛苦,但拥有他们也并不一定保证幸福。
第二条 做自己世界的主宰
幸福的人是感觉到他们能控制自己的生命,这通常得益于他们对时间的掌控,这就是设立目标,仅仅关注当下,失却了心中的“希望”,也是一种迷茫。设立了大的目标,遥不可及同样是痛苦的,不妨分解和细化为每天的、每周的小目标,看看自己能为那个希望做哪些事情?当你将注意力放在脚下踏踏实实的努力时,希望会慢慢向你走来。
第三条 表现出幸福
天天看到镜子里自己微笑满意的面孔,与天天看到自己愁眉苦脸带来的个人情绪体验是不同的,想想每一个你遇到的人都是镜子,当你报以微笑时,你会收获微笑与赞许。好的情绪会带来更多积极的行为和内心更多的愉悦感受。现在开始感受自己的积极、自尊、乐观和友好,看看幸福是否就不期而至了?
第四条 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和休闲方式,展现自己的价值和技能
幸福的人通常处于一种“全神贯注”的状态中,找一些带有挑战性又不会压垮自己的事情,有的成为职业,有的作为休闲。研究表明最奢侈的休闲方式,如豪华旅游、豪华游艇所带来的高峰体验,实际上远远低于从事自己热爱的园艺、交际、手工制作和棋艺等带来的乐趣。保持着探索和好奇心,量力而行的挑战自己,是拥有幸福的行动。
第五条 丰富多彩的运动
有氧运动不仅可以促进健康与精力,也同时可以消除轻度的抑郁和情绪焦虑。健全的心灵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的滋养。运动带来的积极乐观和适度的挑战是幸福的来源之一。一个终日懒散、无所事事的人,如何体验幸福呢?
第六条 保证足够的睡眠
幸福的人们过着一种积极的、精力旺盛的生活,同时也要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需要有恢复精力和体力的独处的宁静。许多人都因为紧张的生活,欠下了很多睡眠债,带来的身体的亚健康状态、疲乏,敏感度下降,免疫力下降以及易激惹的情绪。因此,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幸福的要素。
第七条 亲密的人际关系
与关心你的人建立亲密的友谊,构建一个对自己有助益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帮助我们面对困难,有效地解除情绪困扰,欢乐和忧愁都与亲友分享,获得肯定、鼓励和被人喜欢。要精心培育你的最亲密关系:和伴侣进行情感储蓄,不要认为他们对你好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要懂得付出你对他们的爱,要让整个家庭弥漫爱的氛围,天伦之乐能说不是一种幸福?
第八条 关注那些身外的事务
尽自己的能力向身边的需要关注的人和物伸出援手,付出爱心的过程就是一种幸福的感受,不要吝啬爱,让爱流动起来才是幸福。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准就是能够尊重他人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和感受,同时能够为促进人类福祉和公益作出思考和行动。
第九条 记录幸福的体验
每天或者每周抽出些独处的时间,想一想最近发生的让自己感动的事情,把心得记录下来,往积极的方面去想一想。如果幸福是红色的墨镜,你戴上它世界都会变成美丽的红色,如果你一直戴上黑色的痛苦墨镜,满世界就只有痛苦陪伴你,你选择哪一副佩戴呢?
第十条 关照自己的心灵
许多研究发现,坚定的信念是获得支持、明确目标和希望的基础,有一个自己的信仰,正知正见的、开放而且宽容的、以促进人的发展和福祉为核心的信仰,是使自己更加快乐、更好地应对危机的一条阳关大道。即使没有明确的信仰,不妨碍我们为自己做一个幸福的冥想,不一定有什么样的景象呈现,只是感觉自己心里拥有的宁静、愉悦、温暖和舒适,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滋养。
第十一条 让自己的观点更有弹性
我们习惯用二元论的标准去衡量世界,非黑即白,非丑即美,这是让人痛苦的原因之一。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黑白美丑,但是存在着不同的弹性指标和色度。把你自己的评判开关,变为调钮式的,多一些弹性的标准,生活就不那么艰难了。
第十二条 宽以待人,悦纳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太严格的要求自己,更严格的要求别人。其实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不困难。当我们用尊重和真诚面对自己、面对他人的时候,我们的价值尺子只可以量自己,而且因为没有绝对标准的可参照物,它的测量结果并不代表什么。知道了各种不同观点的存在就够了,这就是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世界,一切顺其自然的生灭,幸福的感觉就会常伴你的左右。
积极心理学中研究了引发幸福的24种性格,它们是:希望、热情、联系能力、好奇心、感激之心、耐力、幽默感、社交智慧、勇敢、聪明、自我调节、领导能力、精神追求、热爱学习、友好、甘于付出、慎重、团队协作、创造力、可靠、审美能力、判断力、公平心、谦虚。这些性格我们不一定都拥有,但是有上几个就足够引发和催生幸福。
各位朋友,不妨问问自己“我怎样才能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