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岁童的赚钱术"抢劫放贷当小姐" 刘效仁
钱可以用来干什么?怎么才能赚到钱?来自大渡口区新山村街道30多位小朋友在日前的社区财商培训课上,认真地写下了答案。当巡视老师发现第二组男生小辉(化名,8岁)在纸上正儿八经地写出了“抢劫”、“放高利贷”、“当小姐”这样的答案时很吃惊,当时就指出这是不正确的方式。出口“大胆”的小辉其实是个腼腆的男孩,当问他是怎么想到那些答案的,他手中拿着玩具坦克细声说:“以前听别人说的,还有电视上也演过。” ( 2010年7月22日重庆时报)
所谓财商,就是一个人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也是理财的智慧。一般来说,孩子2岁时开始接触钱,知道生活中有这样一种流通物。3岁时开始辨认硬币和纸币。4岁时可知道货币单位是元、角、分。5岁能明白不同币值的货币可以购买不同量的物品,以及钱是怎么来的。至6岁即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钱,数大量硬币。作为父母对孩子适时进行财商教育,十分必要。可无论家庭还是学校以及社会组织进行教育时,都必须帮助孩子们确立正确的金钱观是非观和荣耻观。如,金钱来之不易,劳动的报酬最可珍贵;有付出才会有收获,不劳而获的懒惰思想是可羞耻的;放高利贷恰恰是可鄙的赚钱方式。
日本人教育孩子的一句名言即是: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从小就可以告诉自己的宝宝:“爸爸和妈妈每天去上班,辛勤劳动,然后就能得到工资,也就是一笔钱,所以钱是通过劳动赚来的。”大些时候就可以让孩子做家务、课余打工体味劳动的快乐。同时,当告诫孩子们,金钱并非万能,并不能换来你想要的所有东西,包括爱情、成功和个人的尊严,不要一味地沉迷于金钱世界,尤其不能为攫取金钱而当 小姐出卖肉体和健康,出卖良知和尊严;金钱可以帮助最需要的人,从小就树立起慈善心肠和社会责任感,不做守财奴;生财有道,合法经营而不当横行不法,巧取豪夺,而抢劫不仅是危险的嫌钱途径且为国法所不容,违法必受惩处;让自己懂得保护自己的财产权,不要成为别人勒索的对象--。
对于青少年来说,健康正确的金钱观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美国洛克菲勒财团的约翰·洛克菲勒16岁时决心自己创业,便开始研究如何致富,但百思不得其解。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宣称有发财秘诀的书,急匆匆去买,打开一看,全书仅印有“把你所有的钱当作辛苦钱”这几个字。他感慨万分,并把这当作祖训要求子孙后代牢记。美国儿童财经教育学家就曾这样告诫,即使你家产丰厚,也不必让孩子以为他们可以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或以此向左邻右舍去吹嘘。就是要让孩子们在金钱、财富面前保持难能可贵的心理定力,不让金钱所左右自己的人生理想,更不能成为金钱的俘虏,奴隶和牺牲品。
抢劫、放高利贷、当小姐三者都是法治社会所不能容许的非法嫌钱术,也是与公共社会道德所背道而驰的人生方式。我们所当警省的是,一个8岁的孩子何以将其当作了赚钱术的“首选”,这种丑陋的非法的金钱观是何时植入幼小心灵的?究竟是源自家庭的熏染,源于社会丑恶现实的浸润暗示,还是影视文化的潜移默化?委实值得我们省思。必须肯定的是,但我们尚无力从根本上净化世界之前,当孩子们刚刚有这种不良的思想倾向时,必须理当气壮的大声“说不”,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观念。切不可仅仅当作童言无忌而不加理会,听之任之。
理财教育,既是一个金钱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品德、爱心教育问题。我们爱孩子,就不能不时时刻刻为他的健全人格着想,就不能不树立好的榜样,使他受惠于家庭,受惠于亲人,受惠于社会,受惠于影视文化的陶冶。为此,家长、教师、文化传播者都当省思,我们给孩子们带来的是健康正确的财商教育还是坑蒙拐骗横行不法的嫌钱术?
http://news.sohu.com/20100722/n273676162.shtml
通联:刘效仁,安徽省砀山县道北东路45号,235300,05578095386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