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涨手续费毛病恰恰出在“合法合规”
杨于泽
四大国有银行日前上调同城跨行取款手续费,由过去2元变为现在4元,部分商业银行也陆续跟进。银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前日向新华社表示,商业银行跨行取款收费属于市场调节价,由其总行依据成本自行制定和调整,涨价是合法合规的。
今年以来,从存折挂失费上涨到收取清点零钞费,再到此次同城跨行取款手续费翻番,银行业服务涨价不停,每次都招来舆论挞伐,显示其不得人心。但每次他们都说,涨价合法合规。所谓合法合规,无非是说经过政府授权了的,政策允许他们自己涨价。这两端,不是舆论不讲道理,就是政策允许本身错了。
四大国有银行,现在都改造成股份制,境内外上市了,变成了所谓商业银行。但有资料显示,1998年国家动用2700亿元特别国债充实四大银行资本金,1999年国家为四大银行剥离不良资产1.4万亿。在股份制改造时,仅仅中行、建行,国家就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注资。所谓商业化了的国有银行,其实里外都是全民所有,每个中国公民都是股东。
在这种前提下,国有银行想赚中国人的钱,就要像个正经商家的样子。什么叫正经商家的样子?第一要明码标价,让买卖公开透明。酒店的房价、菜谱是明码标价的,商场的商品是明码标价的,洗脚城的服务项目也是明码标价的。在网上,可以搜索到一份“花旗银行个人银行业务服务费一览表(北京)”,说明花旗是明码标价的。但在四大国有银行中,没一家有公开的服务费一览表,哪些服务项目收费、收费多少,国人一概不得而知。
按照银行业的说法,政策允许他们“自行制定和调整”,这是一件咄咄怪事。花旗银行自己说了算,首先因为它跟中国人没有丝毫本钱上的瓜葛,其次它自行其事,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国有银行拿全国人民的钱,和股东们发生生意往来,怎么也得跟他们打个商量,称得上“开诚布公”吧?现在倒好,国有银行要单方面说了算,毫不在乎股东的感受。
就算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也得让大家有不上钩的权利,但国有银行不给人不上钩的选择机会。美国有约1.4万家银行,香港也有100多家银行,而偌大中国,至今只有屈指可数若干家银行。四大国有银行拿全国13亿人民的钱做本钱,财大气粗,实际上垄断了中国银行业市场。13亿人除了向他们求爹爹告奶奶,基本上别无选择,也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国有股份制银行本质是国有的,表面上又是商业的,国有与商业两方面好处都占了。从国有意义上讲,在垄断市场的情况下,国有银行服务只能算一种公共服务或准公共服务,不应该在服务定价上自行其是。如果是商业的,政府必须对银行业实施必要的监管,但现在政府与银行穿一条裤子,赋予国有银行制定垄断价格的权力,所以他们的自行其是永远是“合法合规”的。
也许存在一种可能,即国人不习惯银行服务收费,观念已经落后于市场经济现实了。有资料说,美国银行业收费多如牛毛,但也有很多在中国“市场调节”的服务项目,在瑞士根本就不收费,或者是有条件免费的。此足证明,银行业服务收费并无国际惯例,很多在可收与可不收之间。考虑到中国国有银行全民所有与市场垄断的现实,从道义上讲,他们就应该多向瑞士学习,而不是向美国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