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自主品牌成功之路”第二部分


(续)

研发思路
中国研发思路概述(一)

n      国际项目交钥匙工程模式。如一汽新红旗,东风新轿车,哈飞中意,华晨中华,长安风尚,长丰新SUV,海马新轿车等项目。目前,此种模式已渐被国内主流公司弃用。笔者也已经在天下汽车大势系列文章详细阐述了其弊端。

n      国际项目国外联合开发模式。如华晨骏捷,哈飞路宝赛豹,福田乘用车项目,江淮轿车,奇瑞轿车等项目。此种模式如果有名无实,就落入第一种模式的俗套,只是为企业员工创造了一些出国机会而已。如果能够名至实归,可以培养一些能够参与国际合作的人才,但是,往往也只是管理沟通方面的人才,真正培养出的技术人才目前来看还嫌不足。

n      国际项目国内联合开发模式。如波导新MPV和轿车,长安轿车项目,长城新MPV,北方奔驰新重卡等项目。这是笔者以前大力推崇的一种模式,虽然现在有了更好的办法,但仍不失为一种主要研发模式选择,还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可惜的是,时值今日,这种模式也没有成为主流。但其注定将成为国际项目的主流模式。

n      国际项目设计(造型)与工程(CAD工程)分离模式。如江淮B级车,济南重汽重卡。之所以此种模式能够存在,主要还是得益于逆向设计的日臻成熟。令人担忧的情形是,国内公司仍旧采用逆向的方式进行全新车型的结构设计,这是内在的技术隐患。

研发思路
中国研发思路概述(二)

n      国际项目造型、可行性分析与工程(CAD工程)分离模式。如江淮B级车,济南重汽重卡,一汽小红旗,奇瑞SUV和轿跑车等项目。此种模式下,一般由国外公司做完造型可行性分析和主断面工作外,工程设计工作在国内由国内公司进行。目前,只有奇瑞轿跑车项目算是基本成功。但是,由于国内公司尚未掌握正向开发技术,技术方案本身风险突显。然而,这种模式的出现,是相当喜人的情形,虽然其有越过国内联合开发模式而致使国内正向能力不足之忧,还是非常值得加以研究和改良的。这与历年国际合作的经验和能力积累有关。事实上,国内尚未具备开展此种模式的条件。

n      国内项目交钥匙工程模式。如力帆520,奇瑞QQ6、旗云、QQ等,江淮C级车,福田乘用车,东风小康等项目。目前是国内汽车研发的主流模式之一。主要技术特征以逆向为主。

n      国内项目联合开发模式。如长城酷熊精灵、力帆微轿、 海汽新轿车、比亚迪F3等项目。任何主机厂想要培养自己的能力,一般都采取这种模式,甚至可以要求设计公司上门服务。这也是目前国内汽车研发的主流之一。长城和比亚迪主要采取这种方式,主要特征是逆向为主,所谓正向开发不过是掩人耳目或者迷惑高层,主要风险是材料、工艺、供应商以及设计中需改动的部分。

 

 

n      逆向工程为主。不管设计公司如何强调,不会做正向的公司也做不了逆向,但那只是混洧视听。试问,如果你真正掌握了正向,抛开逆向,你是否能够设计汽车?答案绝对是否定的。否则,肯定是偷梁换柱,你们老总又不能天天守在计算机旁看他们怎么做,到头来还是用逆向的本质,披着正向的外衣。

n      逆向工程为中国汽车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其局限性不言而喻。其详细分析这里不做展开,请参考系列文章天下汽车大势

n      逆向工程为主的研发模式,最成功的经验是保守性原则,既然我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越保守越好。一般提倡A柱以后C柱以前不动,地板也不要动,尽一切可能不动!令人有点遗憾的是,发动机舱想不动也没有办法不动。底盘尽可能不动,特别是悬架,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底盘设计是另外一个课题,目前所谈汽车设计,一定倍加重视所谓平台的概念,底盘加上地板。

n      有人做以逆向为主的开发,底盘也动了,地板也动了,ABC柱都动了,这样的情形,可以说完全失去了逆向开发的优势,你这是全新车型的开发,所谓逆向开发的技术风险小假设已经完全不能成立,它的风险已经等同正向开发甚至比正向开发还要大!而这一点,不懂汽车的老总们根本想象不到。他们只是沉溺在逆向开发风险小的假象里。哪一个领导者不希望风险小呢?风险小通过两种可能实现,一种是真正的风险小,一种是被假象迷惑。

n      逆向开发为主,CAE仿真分析作用大打折扣。汽车体系结构已经是被证实的,既被原来开发时CAE分析所验证,也被实际试验所验证,更加被市场所验证,再搞一个似是而非的CAE验证究竟有多大意义?而在此过程中,能够培养起CAE能力,倒真的是收获之一,算是意外的收获吧。那么试制样车(PROTOTYPE)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