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半年来,东风雪铁龙“最贵B级车”C5的销量飘忽不定,也曾在一月份攀上月销5000台高位,也曾在上个月惨跌到不足两千台。整体看,C5正常的水平,似在月销两三千台之间。这种销量,只能算是B级车的入门水平,只许进,不许退,一退就会成鸡肋。
当初C5上市时,东风雪铁龙定的销售目标是每月5000台,这寄托了一种美好的愿望,诚如此,表明C5已经能在中国中高级车市中站稳脚跟,到了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境界。但看看6月份不足2K的销售数字,真为C5捏了一把汗。
东风雪铁龙也有些着急了,最近优惠不断加大,还推出了“先用后买”、免费试用三天的活动。看到C5降价促销,不由想起了C5上市之际那个莫名其妙的说法:“最贵的B级车”。这句话版权属于东风雪铁龙高层人士,此言一出,业内普遍认为是故作惊人之语,以此搏取关注。随后,东风雪铁龙某要员又出面修正说,此“贵”是“贵气”的“贵”, 并不是片面地指价格,“新C5强调的是价值,而不是价格”。果然,等到公布价格时,C5在同级车中不但不是最贵,反倒显得比较便宜。
谁都知道,以雪铁龙的品牌号召力,C5是不可能定高价的,但雪铁龙又实在不愿意让人低估品牌含金量,所以一再强调C5是“有史以来最令雪铁龙骄傲的产品”, 汇聚了雪铁龙90年技术和9代高级轿车底蕴,而东风雪铁龙副总经理魏文清更是叫屈说,“雪铁龙品牌在中国是被严重低估的”。
也许,这句话换成“雪铁龙品牌在中国被做砸了”更符合实际。
雪铁龙是最早来华的外国品牌之一,辛辛苦苦做了差不多有20年,但多数时间在跟一款叫做富康的东东较劲。从1992年造出第一辆富康后,或者加他屁屁搞三厢,或者换个壳叫爱丽舍,或者又去掉屁屁改回两厢,东风雪铁龙最成功的车型是富康及其变种,最失败的也是这个富康,导致“雪铁龙品牌在中国是被严重低估”。
富康而外,东风雪铁龙也上演过毕加索、塞纳、凯旋、C2之类的小插曲,要么是风格过于怪异,要么是玩儿借壳还魂的把戏,结果都成了往事如风。
相信雪铁龙把风毕加索和塞纳拿到中国来的时候是相当有诚意的,这也是他们的看家产品,而且来的时候恰逢中国私车市场起步阶段,怎么想都应该成功。但这两款车却成了“洋不能为中用”的样板,塞纳很快退市,毕加索也有一搭没一搭地混日子。也许是这种经历给雪铁龙留下了心理阴影,在很长时间内,除了改造现有车型,再没有向中国输入新产品。
这期间,大量国外品牌涌入,销量和影响力纷纷超越雪铁龙,雪铁龙在中国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无可奈何地沦为二流品牌——提起雪铁龙,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跟其销量最大的当家产品富康、爱丽舍联系在一起,真不知道富康算是东风雪铁龙的功臣还是罪人!
当凯旋、C2这种中国式改良品种不见起色时,东风雪铁龙总不能跟老富康和其变种爱丽舍没完没了,于是终于咬牙引进了C4,改名世嘉在中国销售。先行而来的两厢版销量平平,幸好三厢版及时出手,让东风雪铁龙看到了靠新品复兴的希望。
去年年底,比C4更高级的C5拍马赶到,扛起“提升东风雪铁龙品牌形象”的大旗。
借C5上市之机,东风雪铁龙搞了大量品牌推广活动,试图让中国人了解雪铁龙品牌悠久的历史、光辉的历程。但如今的车市纷纷扰扰,除了雪铁龙的粉丝(既然是粉丝,不说也罢),又有几人会静下心来听你表白?人们认识一个品牌,主要是通过旗下的产品,而富康、爱丽舍已经拖累了品牌形象,世嘉又是一个中低端的产品,现在雪铁龙在华的光辉形象全靠C5一力支撑了。
但C5所处的B级车市场早已是高手论剑的华山,德系、日系、美系都派出了顶尖好手,在残酷的对决中,很多久负盛名的所谓高手纷纷落败,韩系车苦干多年,至今无法在这一级别车市中立足。
雪铁龙C5虽然是纯正的欧系车,但在高手如林的市场中,想发出自己的声音又谈何容易。即使是大众旗下的当家选手迈腾,也无可奈何地经历了漫长的慢热过程,方才混到了销量二流的位置。迈腾是纯正的德系车,而雪铁龙C5是“最德国的法国车”。
说到这里,不由想起C5当年在英国上市时发布的一个电视广告。在这个60秒的广告中,一个德国绅士决斗胜利后,驾着一部C5一路狂奔回柏林。途中在餐馆小憩,大波招待MM也未能把他的视线从窗外C5拉回来。回到柏林,泊好车后,还丢了魂儿似地把目光粘在C5上。此时,广告词出:新C5:德国车,法国造。
此广告播出后,引起英国雪铁龙粉丝的不满,指责为什么纯正的法国车不宣传法国血统,而跟德国扯在了一起。其实,雪铁龙设计这个广告的用意很明确,就是想借助德国车的影响力。
雪铁龙在英国也遇到了品牌瓶颈问题。长期以来,雪铁龙的车留给英国人的印象是“便宜”、“折扣多”,而品质、可靠性、耐用性的口碑完全没办法跟宝马、奥迪之类的德系车相比。即使是C5、C6这样的高端车,在可靠性和内饰装配等方面也颇多微词。所以新一代C5的广告就对症下药,到处强调是“最德国的法国车”。
到了中国,东风雪铁龙则强调C5是原汁原味、血统纯正的欧洲车,并希望借此寄身B级车的高端之列。
东风雪铁龙在品牌上的历史欠账是比较多的,世嘉算是还了一点,主要的账还是要靠C5去还。不过,C5面临的对手是如此凶悍,纵然东风雪铁龙自信C5自身品质过硬,但环顾四周,只能说C5有自己的特色,试看哪一个对手的品质会比C5弱?
C5的突围确实比较难,哪怕是做到月销五、六千台这样安身立命的销量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上市已经过半年,新车效应已过,月销量滑落到2000台以下是个危险的信号,如果再不稳住,真是前途未卜了。
C5肩负提升雪铁龙品牌的重任,但在B级车中,品牌又是决定销量的重要因素。现在,当中国B级车客户有购买意向时,又有多少人能首先想到雪铁龙?又有多少人会把雪铁龙列为候选对象?
某C5车主论坛正在做一项调查,看有多少C5车主是老雪铁龙的用户。从目前的结果看,C5的买家中,大多数是老富康和爱丽舍的用户,而这些人又多是雪铁龙品牌的粉丝。新车主和从其它品牌转投而来的车主所占比例很小,这说明,雪铁龙确实靠富康培养了一批忠实用户,但也确实靠富康排斥了更多的用户。
(独家供稿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