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按:最近忙,连世界杯足球赛都没怎么看,弄了两本书,其中一本是和作协黄济人主席一起搞的《重庆速度》,写重庆高速公路“二环八射”大收官的。今年九月渝湘高速黔江至秀山洪安段、渝宜高速云阳至巫山段通车,“二环八射”也就大功告成了,哈哈,重庆高速人伟大,各路建设者功德无量!现将此书引言(草稿)贴出,与博友共勉。
重 庆 速 度
——2010重庆高速公路“两环八射”大收官
黄济人 许大立
引言
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
这是一个追风逐日的时代。
12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李白,面对峥嵘嵯峨、绝壁千仞的秦岭巴山,曾有过如此敬畏而又无奈的感慨:“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人弱冠之年便云游天下,饮酒放歌,越秦岭主脉,翻巴山峰峦,只凭着两条壮硕的腿和最简陋最原始的交通工具。难怪他如此感喟经历过的路程:“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李白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 。即便是盛世,农耕社会的生产力也只能提供基本的生活之需,他要周游世界,阅尽人间春色,就只能用脚去丈量中国广袤的土地,用意志去挑战那些险恶而又美丽的山水。李白还算是幸运的,千百年来有多少旅者枉死在漫漫路途中?只有李白,多少次路遇江河横流、地裂山崩而大难不死,还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留下了浪漫张狂的诗仙风范,为中华民族文学史增添了华丽的一章。
往事越千年。在今日中国,在巴山渝水之间,李白的《蜀道难》还在吟唱,可昔日让李白崇敬而又畏惧的崇山峻岭、激流大江早已不再是人类的畏途。君不见2000公里平坦而坚实的宽阔道路,在重庆8.21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形成了有如太阳和阳光射线般的图案,照耀着这块富饶而多难的土地,引领3200万英雄儿女,乘着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和谐之车,奔向幸福的未来。
这太阳般美丽的图案,被重庆人称为“两环八射”,实际上就是环绕主城并由主城通往四面八方的高速公路,它是建设者们用整整20年的生命和智慧垒起的丰碑,是重庆人联系中国和世界的“新丝绸之路”,是中国西部唯一直辖市迅速崛起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和物质的血脉……两条珍珠串起的环带,将千百年山水阻隔的城市和乡镇勾连在一起;八条豪放张扬的射线,伸向荣昌,伸向潼南,伸向合川,伸向巫山和渝东南,伸向周边的川陕鄂湘黔,犹如八条强大的手臂,挽起几十数百公里外僻远而不甘贫穷的区县,一起创造健康、平安、宜居、畅通而且覆盖着森林的新重庆;这八条而且在不断增加不断生长着的充满活力的射线,联络着城市乡村里蛛网般的道路,连接着中国和世界,也连接着一个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如果李白有知,他会为人类的大智慧大进步慷慨而歌,为蜀道不再难而酹酒狂饮于三峡平湖。然而他不会理解历经数千年而伤痕遍体的中华民族,何以在30年间便昂然奋起,成为世界东方夺目的明珠。
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改革开放,那就是西部大开发,那就是每一个普通中国人都已感受到的伟大时代的脚步。而重庆高速公路“两环八射”的建成通车,仅仅是30多年来席卷中国的时代大潮里的一朵浪花,一个音节,一个故事,然而它是那么动听,它是那么绚烂,那么令人骄傲。
因为,重庆高速公路所展示的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是一种变革时代的速度,是一种重庆人特有的时不我待的速度,我们姑且把它称作重庆速度。
光荣啊,重庆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