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琳·麦卡洛出生在澳大利亚。作为一名神经医学专家,她在悉尼的皇家北岸医院创建了神经医学科,在之后的十年里,她以研究者以及教师的身份在耶鲁医学院工作。她是全世界破纪录的畅销书《荆棘鸟》的作者,除此之外,她还著有11部小说,现与她的丈夫居住在太平洋上的诺福克岛上。
从以上的麦卡洛生平中,我们看出她在学术和文学创作上都业绩卓然,正是这种多才多艺,奠定了麦卡洛小说内涵丰富的特征。
麦卡洛自1990年起,开始创作“罗马主人”系列,分别是《罗马执政官》、《荆草皇冠》、《命运的钟爱》、《凯撒的女儿》、《凯撒》。在这儿,麦卡洛将读者拉回了波澜壮阔的罗马时代,各路英雄纷纷出场,阴谋与正直同在。Gaius
Marius、Lucius Cornelius Sulla、Pompey、Julius
Caesar,这些历史上即有之的人物在麦卡洛的妙笔下获得了新的精气神。麦卡洛也因为这部书获得了许多历史学家的认同。
考琳·麦卡洛在2005和2006年分别出版了新书《Angel》和《On,Off》。在《天使》中,麦卡洛表达是一位女人对孩童的深情之爱,而在《On,
Off》中,麦卡洛关注的焦点变成了一起发生在澳洲某医学研究机构的系列谋杀案。从这里,我们足可以发觉麦卡洛始终在扩展她的创作题材的领域。
最早读到的麦卡洛小说就是《荆棘鸟》了,这部卓越的情感小说给与不少的男女许久的感动。在澳洲大陆上、那个美丽而坚强的女性梅吉常常会浮现在他们眼前。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他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
...”
梅吉和妈妈菲的感情不像一般母女那么亲密,她们之间表现出更多的理性的情感成分。但她们却能彼此了解对方的心思,猜透对方心灵深处的秘密。另外,她们的情感经历也惊人地相似。
朱丝婷和妈妈梅吉的感情也很平淡,这主要取决于朱丝婷天生的过于独特的个性,也源自她出生以来,梅吉对她的一贯忽视,这种忽视在如同拉尔夫翻版的戴恩出生以后表现得更为明显。尽管朱丝婷对妈妈也有很深的爱,但这种爱好像包在一层壳里,很难让人感受到这种爱。她天生就和母亲有距离,像两条平行线一样永远不可能重合在一起。
总之,本书所描述的所有婚姻都是不幸的。诚然,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不幸的婚姻,但幸福的家庭也比比皆是。笔者认为,考琳.麦卡洛在描写这一个个爱情悲剧时,她是无意识的,是在不知不觉中完全根据她的个人生活经验来刻画小说中的主人公的。这些经验来自她自己童年时期观察自己父母的婚姻生活,观察她家族中的亲戚以及周围朋友们的感情生活、婚姻状况,加上她自己长大成人后的情感体验。由她小说中描写的数对配偶的爱情悲剧推断,考琳•麦卡洛父母的婚姻应该很不幸,而且父母不幸的婚姻直接影响了她和她的兄弟姐妹们的婚姻爱情观,她自己的婚姻感情生活应该也很不如意。在她的个人体验中,幸福的婚姻几乎不存在,那只是在童话故事里才会有的。再由此推断,考琳.麦卡洛和她妈妈的母女关系可能非常淡漠,她也许从未享受过一般母女之间的那种亲昵相依的感情,而亲昵的母女关系对一个女孩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考琳•麦卡洛显然缺少母爱的滋养,她和妈妈的关系少了一份亲密多了一份客气与尊重。从梅吉和她妈妈的关系以及梅吉和朱丝婷之间的母女关系,我们不难看出这一点。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很可能考琳.麦卡洛家族里其他成员的爱情生活也都不顺利。受家族悲观爱情观的影响,她们家族成员对情感之事有一种天然的抵触情绪。他们因为害怕受伤害,不自觉地远离了爱情,这导致他们逐渐丧失了追求美好爱情的能力和欲望。在他们看来,爱情家庭是危险、无聊的,爱情只会给人带来痛苦和悲伤。
从以上列举的种种婚姻情感事例中隐藏的种种症候我们不难看出考琳•麦卡洛的创作心路历程。她本人的成长环境特殊,情感经验和常人有很大的不同。而她的创作完全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情感,常常在无意识中写出符合她本人生活经验的,但在别人眼中过于反常、过于绝对的情感模式。在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她始终坚持倾听自己心灵深处的呼唤,并让这种呼唤变成文字从笔尖自然流淌出来,她从不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而背叛自己的直觉,她一直执着地用心灵写作。
通过分析研究作品中隐藏的诸多症候,我们搞清楚了考琳.麦卡洛的创作心路历程,也看到了真实的考琳•麦卡洛。受家庭的影响,她性格敏感而倔犟,身边桩桩无爱的婚姻更是让考琳.麦卡洛对爱情望而却步。一个对婚姻爱情失去兴趣的女人往往会把她的精力投入到其他能体现她价值的领域去,考琳•麦卡洛靠发愤学习和掌握各种技能驱逐心中的寂寞和困惑。她聪慧过人,才华横溢,在好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凭借她对人的心理活动尤其是对女人情感心理的细微观察和感悟,她在小说创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她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神经病理学家。事业上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她在情感生活上的失意。将一切痛苦深埋在心底,朝着自己心中的理想目标坚定不移地迈进,这就是读者心中的考琳•麦卡洛。
根据《荆棘鸟》里隐藏的种种症候得出的推测后来得到了证实。2006年3月李尧先生翻译了考琳•麦卡洛的姊妹篇《呼唤》,李尧先生在译者前言中写道:考琳•麦卡洛于1937年6月1日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西部惠林顿一个牧业工人家庭,十二岁移居悉尼。考琳.麦卡洛从小就表现出不凡的艺术才能,她从五岁起就写诗歌,讲故事,学画画。父母亲的不幸婚姻给考琳.麦卡洛的心灵留下难以平复的创伤,她决心终身不嫁,甚至拒绝任何男朋友。然而,诺福岛不但给了她一个逃避繁华世界的庇护所,还给了她一个可以托付余生的丈夫和幸福的家。1984年4月13日,星期五(一个吉祥的日子),四十七岁的考琳.麦卡洛和画家里克•伊恩-鲁宾逊结为连理。[2]
由此看出考琳•麦卡洛的父母的不幸婚姻带给她的伤害是巨大的,也正是她的不幸经历,使她过早地知道了人生的艰难,培养了她敏锐的观察力,使她具备了作为一个优秀作家的潜质。在她的眼里,婚姻爱情只能给人带来不幸,她甚至下了独身一辈子的决心。从这里我们找到了答案,为什么考琳.麦卡洛的作品写出了人人不幸福、家家不美满的爱情模式。她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心灵体验进行创作,正因为如此,她的作品才能触动读者的心灵。
正如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兰棣之在他的文章《现代文学经典的症候式分析》里提到的有关《围城》的一些看法。兰棣之教授是这样评论的:“当我进入这个作品的时候,我的感觉是《围城》里面有一些沉重的东西,但是这种沉重不是很能够把握得住。我们就可以推测,钱先生写《围城》的时候,正是他对夫人不满意的时候。”[3]兰棣之教授的意思很明确,他就是想说明,钱钟书因为对自己的婚姻不满,才写出了《围城》,《围城》所表达的爱情观是发人深思的。钱钟书先生将自己的对爱情的真实体验隐藏在小说里,读者必须用心挖掘《围城》里的种种症候,才能找到钱钟书创作《围城》时的心灵轨迹。《围城》之所以获得很大的成功,主要因为钱钟书先生写的是自己的亲身感受,所以作品写得颇有神韵,耐人寻味。但是把婚姻比作围城,又有偏颇之嫌。钱钟书因为不满意自己的婚姻,进而推测所有进入婚姻之城的人都想突围,这对别人尤其是青年人的婚姻观的建立是有误导作用的,是片面的。但这并不影响《围城》的巨大成功。而考琳.麦卡洛在写《荆棘鸟》时,也是受到自己的悲观情绪的影响,才刻画出了如此生动感人的悲剧爱情故事。这些爱情悲剧中的主人公,一生苦苦追寻爱情,但爱情却像镜中花,水中月一样不可把握。书中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悲剧的结局很凄美,让人在惊叹这圣洁的爱情的同时,心中有滴血的感觉。他们的爱情悲剧正如传说中的荆棘鸟一样。荆棘鸟的一生,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就在寻找它生命中的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停止寻找。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蛮荒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鹰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1]作者题记
《荆棘鸟》无疑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但在阅读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文本中的症候,认识到书中刻画的一系列爱情悲剧是有局限性和片面性的,是作家自身经验的体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探询到考琳.麦卡洛的创作心路历程,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不能凭一本《荆棘鸟》就否定美好爱情的现实性,一定要树立一个正确的爱情观。这也是此文分析探询的真正目的。
第一部 1915-1917 梅吉
第01章 第02章
第二部 1921-1928 拉尔夫
第03章 第04章 第05章 第06章 第07章
第三部 1929-1932 帕迪
第08章 第09章
第四部 1933-1938 卢克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五部 1938-1953 菲奥娜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六部 1954-1965 戴恩
第18章 第19章
第七部 1965-1969朱丝婷
第20章
译余剩语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