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降反升:独家点评2010年6月上海大众新车销量!


                           7月5日,上海大众公布了2010年6月的新车销量,尽管国内车市已经进入传统的销售淡季,但在部分车型终端优惠的刺激下,上海大众6月份的新车销量达到了83066辆,环比5月增长了11.5%。这也使得上海大众今年上半年的总销量达到了44.7万元,月均7.45万辆,稳居国内乘用车销量第二位。上周,国家公布了第一批节能惠民补贴的车型名单,上海大众也有昊锐1.4T、明锐1.4T和朗逸1.4T三款车型入围。

                           和5月的销量数据相比,6月份上海大众的新车增量主要集中在桑塔纳志俊、朗逸和途观上。经历了厂房改造后,6月份桑塔纳志俊(7602辆)的销量已经恢复到了正常水平。而在现车数量充裕,终端开始出现优惠的情况下,6月份朗逸的销量也再次突破两万辆大关,达到了21305辆。相比之下,在免息贷款等一系列促销优惠的帮助下,一汽大众新宝来(17429辆)在6月的销量依旧环比略有下降,笔者认为,这也和朗逸销量坚挺有关。在把握这一价位消费者购车需求方面,整体设计颇能体现中庸之道的朗逸两年内售出30万辆,堪称是南北大众近两年来最成功的一款紧凑型轿车。

                           上市两个多月后,上海大众便将途观(7285辆)的产能提升至“7000辆+”的水平,这在南北大众新车历史上相当少见。在终端市场上,途观目前依旧保持着2-3万元的加价状态,产能依旧吃紧,终端市场仍然显得供不应求,经销商依旧笑得合不拢嘴。在车市逐渐步入淡季的情况下,途观也许是今年下半年上海大众唯一一款不需要“终端促销”的量产车型。国内紧凑型SUV市场就是这样让人看不懂,RAV4上市后,CR-V销量依旧坚挺;逍客上市后,也能获得较好的销量;途观上市热销后,似乎也没有过多地影响到RAV4和CR-V的潜在消费群体,我们只能说,这个市场蛋糕在新车上市的推动下不断被做大,即便是市场中存在三、五款月均销量过万的车型,国内紧凑型SUV市场也很难出现“过度竞争”的现象。

                           上周推出的节能惠民补贴政策和第一批受惠车型名单的出炉,给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反响。尽管目前补贴的方式和细节政策尚未出炉,但对于中低价位、小排量车型而言,受益相对明显。在车市进入传统淡季时推出这一市场刺激政策,可以看作是决策层对引导消费趋势的一次尝试。通过对低排量、低油耗、高升功率车型的补贴,去引导消费者更多地选择被补贴车型,提高低油耗车型在销量中所占的比例。同时借助这一补贴政策,也间接地弥补了今年因购置税优惠幅度缩小带来的需求减缓。只是对于部分厂商而言,无缘该政策也将给终端的销售带来一定的压力。

                           

                           今年6月份,上海大众五款中级车一共售出了30159辆,其中帕萨特新老领驭贡献了12450辆,占到了整个上海大众中级车销量的42%。在整车技术平台已经处于相对市场劣势的情况下,帕萨特领驭的销量依旧保持在月均万辆的水平,也足见国内消费者对这款中级车的认可程度。

                           6月份普桑(6561辆)的销量出现了18%的下滑,1500辆的差额也和朗逸本月销量创新高有关。由于产能的限制,当朗逸的月产量超过两万辆时,普桑的产量便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桑塔纳志俊(7602辆)的销量则在6月份回归正常水平,南京工厂技术改造完成后,未来还将承担更多地新车国产任务,南京工厂也将有效地缓解上海大众的产能压力,由于市场空间有限,笔者预计未来志俊的销量也将变得相对稳定。

                           尽管加大了广告的投放力度,但斯柯达昊锐(3346辆)的市场表现依旧平淡,今年上半年月均3100辆的水平显然离中级车市场第一集团还有较大的差距。尽管拥有着和迈腾一样的整车技术平台,更长的轴距和乘坐空间,以及更加新颖的整车外观设计,但昊锐每月的销量却不及迈腾(6657辆)的一半,品牌认知度和溢价能力的差距依旧是主要原因。有趣的是,同样为搭载1.4TSI发动机的中级车,昊锐1.4T出现在了上周的首批“节能惠民补贴”名单中,而一汽大众的迈腾1.4T却并未上榜。对于一款中级车而言,3000元的政策性优惠也许很难影响到消费者的购车意愿,但至少这也给昊锐在下半年的市场宣传上,多个一个可以提及的“亮点”。

                           

                           “得紧凑型市场者,得天下”,这句话对于上海大众而言,含义深刻。三年前,在没有明锐、朗逸和途观的时代,上海大众在紧凑型车型(含SUV、MPV)市场上只有途安一款卖不出销量的车型。而三年后的今天,上海大众已经每月销量的46%,都来自这一细分市场。紧凑型轿车明锐、朗逸的量产对上海大众产品结构的调整和销量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途观的量产,则给上海大众在紧凑型车型平台上,带来了更大的利润空间。

                           今年上半年,明锐的月均销量为7800辆,大约占到上海大众新车总销量的10%。在上市三年后,明锐顺利地完成了在中国市场的中期改款,随着1.4T车型的推出和DSG变速器的全面引入,尽管下半年车市整体表现可能不及上半年,但笔者认为明锐的市场销量将会保持相对稳定。同时,明锐1.4T车型也入选了节能惠民车型的首批补贴名单,这一优惠政策在明锐上的效果将会比昊锐明显的多。3000元的政策性优惠对明锐的潜在客户而言,相当于2-3%的降价空间,尤其是主要竞争对手目前均未入围该名单,这对明锐而言,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政策性利好。

                           朗逸在6月份的销量达到了破纪录的21305辆,环比上月增长了8.5%。朗逸销量的增长得益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随着产能的逐渐充裕,朗逸在终端市场的供应不再紧张,甚至还有一定幅度的终端优惠;二是和竞争对手相比,朗逸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较高的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品牌口碑效应开始体现。和大众品牌旗下的其它紧凑型轿车相比,朗逸精准的市场定位是非常少见的,对于一般的用车需求,朗逸的潜在客户群体数量也非常庞大。今年上半年,朗逸一共销售了11.6万辆,月均销量达到了1.93万元,已经接近了凯越和伊兰特悦动的销量水平。下半年随着新车供应的进一步充足,笔者预计朗逸的终端优惠幅度也将进一步扩大,加上1.4T车型可以享受3000元的政策性补贴,这对朗逸而言,也是一个政策性利好。

                           途观进入7000辆俱乐部是早晚的事儿,不过这次上海大众的速度确实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在上市仅两个多月后,上海大众便将途观的产量提升至每月7000辆以上,这在南北大众中,似乎还没有先例。同样是新车引入,上市已经大半年的一汽大众高尔夫目前的月均产量还未突破6000辆,而途观已经开始向8000辆甚至10000辆的单月生产目标迈进。即便如此,目前途观在终端市场依旧存在着2-3万元的加价提车现象。不过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上海大众途观产能的快速提升将可以缩短提车的等待时间,这也包括数量客观的上汽集团内部购车员工。笔者认为,由于这一细分市场的需求较为庞大,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车型有限,所以对于途观而言,在产能充分释放的情况下,两年内也不用担心销量问题。

                           

                           小型车方面,上海大众Polo的销量依旧非常稳定,三厢Polo销量的提升也让新一代Polo三厢版的引入变得更加紧迫。上海大众预计将在今年四季度推出全新一代Polo,届时将陆续推出三厢版和CrossPolo。和现款Polo相比,新一代Polo最大的卖点是全新设计的外观和独立开发的三厢版车型。笔者预计新一代Polo三厢版将会给市场上其它竞争对手带来不小的压力。不过据悉由于产能的限制,新一代Polo上市后,现款车型可能会推迟一年退市,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Polo也将玩一把短暂的“新老同堂”。

                           斯柯达晶锐6月份的销量为3353辆,和昊锐一起,构成了斯柯达品牌在中国市场销量“橄榄”的上下两端。海外市场传统的“金字塔”格局并未出现在中国市场上,这也和国内消费者的购车取向有关,在中国市场上,销量的主力车型是紧凑型轿车,同一品牌下,小型车和中级车的销量很少能超过旗下的热门紧凑型轿车。

                           

                           济仁小评:下半年的车市不会太好,笔者早在几个月前便提出了这一观点。目前主流厂商的库存水平均已恢复或超过了“正常水平”,终端市场的优惠幅度在进一步扩大,多数汽车厂商也开始借助免息贷款等金融手段进行促销,主要针对中高端的经商人士和手头拮据的年轻消费者。一季度几乎没有终端优惠的厂商,如南北大众等目前也出现了大面积的优惠和促销,这不得不引入业内的关注。毕竟市场需求的增幅在逐渐趋缓甚至下滑,对于多数车企而言,今年下半年的销量可能需要用更多的终端促销和盈利空间去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