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民生大帐如何算?


  重庆民生大帐如何算

重庆商报图形   朱小白制

   2010年24至25日,中共重庆市委召开三届七次全委会,专题研究民生工作。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作出决定:重庆市将在两年半时间里,重庆市将安排3000多亿资金,做好十件民生大事,媒体称之为“重庆民生十条”。

  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这次全委会的决定有3000多字,提出的“民生十条”,总投入高达3000多亿,平均下来1字1个亿。按照近十年来黄金的平均价格来说,1克黄金200元左右,1斤黄金价值10万元。1字1个亿,折算出来还真的是1000斤黄金,确实是“一字千金”。

  重庆3000多亿民生投入钱从何来 ?3000亿民生投入怎么花?

  有专家测算了这样一笔账:去年重庆市财政收入才1000余亿元,即便今年达到1500亿元,这3000多亿元的投入,也几乎相当于全市未来两年多的全部财政收入。钱从哪里来?况且地处内陆的重庆财政收支规模居全国中等偏后,财政资金既要保吃饭、保运行,又要促发展,本就压力重重。媒体报道,重庆市2009年在市财政遭遇全球金融危机、面临巨大资金困难的情况下,财政拿出了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51.7%总计682亿元的真金白银用于确保民生事业,而682亿,也成为重庆“史上最多”的民生支出。

  重庆市2009年,民生支出用于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扶农助农工程、饮用水工程、城乡住房工程、交通畅通工程、社会保障工程、公共服务设施工程、生态环保工程等共计50个具体项目的“八大民心”工程。这些民生支出不但紧紧围绕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基本住房以及就业、就学来实施,更让这些民生项目得到了不断的巩固、规范、完善和提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市百姓。

  “解决民生问题不能只喊口号,需要真金白银投入。”重庆市财政局局长刘伟表示,新增民生支出将从现在到2012年分年落实,重庆坚持“两条红线”不动摇,确保民生“硬”投入:一条“红线”是指在一般预算支出中,至少有50%以上的财力用于民生。另一条“红线”是加强市级统筹,市与区县财力分配格局始终控制在“25:75”的比例。财政通过严控“两条”红线、整合资金、压缩公用经费,使得民生资金有稳固来源,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其投入的可持续性。

  “抓好了‘三个口袋’的收入问题。”刘伟解释说,第一个口袋是一般预算收入,主要保吃饭、保运行。第二个口袋是基金和非税收入等,主要保一般建设资金。而第三个口袋则是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主要保重大公益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 重庆市之所以有如此多的财力用于民生,一个关键就在于用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承担了很多原本该用一般预算收入支出的建设任务。中央在民生方面对地方的投入力度也是一年胜过一年,使民生步伐迈得越来越坚实。据市财政局数据显示,2009年,中央对重庆市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就超过700亿元,其中大部分与民生有关。创新理财,通过搭建投融资平台,放大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通过统筹未来政府资源及增值收益实现动态平衡,“以时间换空间”。

  黄奇帆市长说:对民生的投入,再多也值得。 但是投入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资金的杠杆作用,要算活账,不算死账,使资金动态平衡。新增的3000多亿投入,其中有大约600亿是由财政直接出资,其余部分将以各种渠道融资,并带动社会资金投入。

  重庆3000多亿民生投入怎么花?
黄奇帆市长算明细账:

  1、建设公租房和解决进城农民工的户籍问题,两项投入超过2000亿;

  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我们要改造31条主干道,这个投入大约是100多亿;

  3、“两翼”农户万元增收投入大约在300亿;

  4、农村留守儿童等方面的关爱计划,总投入约50多亿;

  5、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大约需要投入36亿多;

  6、医疗卫生向基层倾斜,需要投入约100亿元;

  7、发展微型企业需要投入200亿元左右;

  8、校园民警和500多个交巡警平台,需要投入约12亿元

  9、再加上“森林重庆”、“三项制度”、新农村建设等新增加的投入,总体会超过3000亿。


  不仅要算当前账,也要算长远账,做到中长期平衡;不仅要算经济账,还要算社会账,做到综合平衡。

  由上看出,重庆民生工程是由政府主导投入,是政府引导金融资源向“民生十条”倾斜,市场资源配置最后完成,按黄奇帆市长说法,新增的3000多亿投入,其中有大约600亿是由财政直接出资,其余部分将以各种渠道融资,并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投入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资金的杠杆作用,要算活账,不算死账,使资金动态平衡。从重庆市政府运作“八大投”基础设施建设看,重庆市府有能力运作好“重庆十大民生工程”。

  蔡律     2010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