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风云(三) 第9章 (2)希特勒的地堡


 
           抗日风云(三)

          希特勒自杀 日本投降

                     王先金 编著

 

第九章  攻克柏林 希特勒自杀 (2)

 

                     希特勒的地堡

                                                            希 特 勒

    1945年1月初,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命运就已经注定了。250万苏联军人在东部战线像秋风扫落叶似的荡平了德国在波兰等地的防线。

    但希特勒并不接受这种失败的命运。1945年1月16日,希特勒从阿尔卑斯山脉中的一个营地总部西回到柏林。他乘坐的火车穿过了数十个已经变成废墟的车站,一路耽搁使他几乎不能忍受。一个月前,德军在阿登山地区对盟军发动了一次反扑。这种最后的挣扎没有持续多长,就以失败告终。他不得不退到柏林,守住他最后的老巢。

    1945年1月30日,即希特勒夺取政权12周年。这一天,希特勒最后一次向德国人发表广播讲话,预言要:“拯救人民”并战胜“财阀和布尔塞维克主义的阴谋”。3月18日,希特勒以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狂妄向他的装备部长阿尔贝特.施佩尔解释道:德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已被证明过于软弱,“未来只属于比较强悍的东方民族。战斗之后留下的只有卑微;因为品德高尚者已经阵亡”。

    3 月中旬,希特勒视察在东线的第九集团军,许诺要使用神奇的武器。他所指的神奇武器,就是停在柏林以北雷希林机场上一个大队的喷气式战斗机,但是没有燃料,飞机无法起飞。此时,德国的经济已接近全面崩溃的边缘。

    随着战争接近尾声,希特勒驱车外出的时候,轿车的窗帘总是拉着的,为的是不让自己看到外面的满目疮痍。

  3月23日,盟军越过莱茵河,向东挺进;苏联红军距柏林只有六七十公里了。这时,希特勒住进了位于帝国总理府花园下面的暗堡,这是他的15座大本营之一。在总理府花园周围,有党卫队旗队长威廉·孟克率领一支整一千人的卫队守卫着。

  这座暗堡是在1943年3月建筑的。整个工程耗资135万帝国马克。地基深入地下12米,混凝土天花板厚达两米,在地下3.5米处。整个暗堡的电力是由一台六十千瓦的柴油发动机提供的。在暗堡里,一条走廊分割成两部分。左边是希特勒的卧室、客厅和工作间,每间都有12平方米左右。希特勒的情妇爱娃·布劳恩有一间卧室,她的两只爱犬也占了一个房间。还有三间厕所。右边是机房、警卫人员休息室、秘书处和医务室。

  跟着希特勒住进暗堡的是他的纳粹党全国党务书记博尔曼以及他的勤务员、副官、贴身警卫、女秘书、私人医生、女护士、司机和机长。还委派了一些人跟党卫队头子希姆莱、戈林的空军、邓尼茨的海军和里宾特洛甫联络。

    柏林被包围之后,希特勒邀请约瑟夫.戈培尔夫妇连同他们的6个孩子搬进了他的藏身处。

    希特勒进入掩体后,同掩体中的每个他以前没见过的人握手,在那之后,大家就认识了。女护士埃尔娜.弗莱格认为:“他(希特勒)的权威是非凡的,他总是那么有礼,那么迷人,真的让人无法拒绝。”

    地堡里设有电话总机。这里的电话总机是柏林市最好的,希特勒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同所有前线指挥员进行联系。

    地堡有自己的发电设备和储存水的地方,因此从来不受轰炸的影响。洗澡间、通风和取暖设备完好工作,但里面的气氛过于沉重,湿度极大,而且气味令人不舒服。

    进气通道内装有过滤器,以防止有害气体进入。这套系统非常安全,就连企图在1945年2月和3月期间通过灌毒气杀死希特勒的施佩尔都打消了念头,因为不可能从那里放进东西。

    尽管有这些安全措施,希特勒仍害怕被埋在地堡里。每次防空警报一响,他就满脸不高兴地回到地堡里。炸弹爆炸声使得整个地堡都震颤起来,希特勒害怕得脸色发灰。但待在地面上危险更大。因此从1945年2月底起,他开始在这个地堡中过夜,习惯之后,他就索性在这里长住。

    希特勒睡觉很晚,一般在凌晨34点钟。起床也很晚,一般在上午1011点。午夜时分,地堡第一层的军人在结束每天最后一次作战会议后入睡,并在早晨7点起床。

    直到4月20日之前,即希特勒的最后一次生日以及俄国人对柏林进行全面包围之前,地堡经常有人进进出出,在大通道里总是有很多军人和政治家等待他的接见。柏林被包围之后,来访的人开始减少。

  当苏联红军越来越接近柏林的时候,地下掩体里的气氛开始发生变化,人们突然回到了现实中。这时的希特勒已经头发灰白、四肢颤抖、步履蹒跚。希特勒在最后几天中突然苍老了许多,给人的感觉是一下子老了15或20岁一样。

    希特勒预感到自己的末日已临近,他拒绝所有劝他离开柏林到阿尔卑斯山他的山间别墅去的建议。他任命海因里齐将军为维斯瓦河集团军群司令,命令第九集团军坚守东线。

 

 

                     苏联红军突入德国

 

    1944年底,德军发动阿登战役,尽管初期取得一些胜利,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它是德军灾难性军事失败。德国空军发动代号为“底架”的大型攻势最终也变成一场致命的失败。除此之外,盟军还有系统地轰炸德国的工业生产设施。1945年1月,盟军开始朝柏林方向进击。

    1945年1月12日,人数与装备方面均优于敌人的苏军从东线发动冬季攻势,并将战线从魏克瑟尔河推进到奥得河。对苏联红军的恐惧,大批德国人从德国东部、中东欧和东南欧逃难。估计逃亡的总人数有1200万,其中200万人丧生。这时德国的战争经济已经全面崩溃,再也不能从以前占领国往国内供给食物了。德国居民的食物供应出现严重短缺,直至中断。

  斯大林担心希特勒与西方盟国单独媾和。苏联情报机关向他报告,3月8日,美国中央情报局长艾伦·杜勒斯到瑞士伯尔尼跟希姆莱的亲信沃尔夫将军秘密谈判。为了使敌人的阴谋破产,红军应尽快攻克柏林。

    1945年3月,苏联红军分几路突入德国国土。在通往德国和大道上,挤满了坦克、摩托、大炮、火车。成群的德军俘虏,默默地向东行进。天上没有一点云彩,苏联机队向西飞行。地上布满弹坑 表明这些道路上的每一码都经过了激烈的争夺。路边的指示牌上写道:“柏林在前面!”

    一个苏军中尉率领坦克手冲进福林索夫镇的电话局,要求接通柏林电话,那些电话员吓得不知所措,中尉懂得一点德语,自己接通柏林电话,命令柏林电话员转告柏林城防司令:“赶快给苏军官兵准备住所!”

  柏林各要塞的防线呈梯次分布,其中,奥得河和尼斯河左岸的防线最为坚固。柏林城被密集的钢筋混泥土工事和火力点围了三圈。德军在这里布署了约一百万官兵和二十万后备人员,并配备了1500辆坦克和若干门强击炮,一万多门大炮和迫击炮,3300架作战飞机。

  苏军投入柏林战役的主要部队有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一部,共约二百五十万人,武器包括六千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四万多门大炮和迫击炮,7500架飞机。指挥此次战役的是三位最有经验的苏联元帅:朱可夫、科涅夫和罗科索夫斯基。

4月15日凌晨5时,苏军最高统帅、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朱可夫率军攻打柏林,最先打响了攻克柏林的战役。

苏联红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开始打响柏林战役,在140多盏大功率探照灯的照射下,苏军的四万门火炮、迫击炮开始了猛烈的轰击,接着苏军出动743架远程轰炸机,对奥得河尼斯河防线的主要据点实施了密集轰炸。惊天动地的爆炸仿佛要将大地撕裂,弹片裹在灼人的烈焰中冲天而起。在苏军整整30分钟的炮火压制中,德军阵地未发射出一发炮弹。苏军则共发射了五十万发炮弹,但德军防线并没有被完全摧垮。

整整一个白天,苏军发射了120多万发炮弹。紧接着,苏军集中了最强大的兵力攻克了被称为“柏林之锁”的泽洛高地,就是便于坦克集群进攻的开阔平原了。到4月18日,苏军全线突破了德军的奥德河、尼斯防线,并以250万人、4万多门火炮、6000多辆坦克、7000多架飞机之巨大兵力,对柏林形成了围攻之势。

    朱可夫元帅统率苏联红军对柏林发动了最后攻击,排炮轰鸣,大地震动,敌人所有防御工事终于倒坍了。夜间,成百只探照灯照亮了敌人阵地,使希特勒匪徒头昏眼花。苏联步兵冲入柏林街道,在街上展开激战。德军负隅顽抗,市中心成为一片火海。到处是燃烧的坦克,德军官兵的尸体……

  攻占柏林市郊至高点泽劳弗高地的战斗尤为坚苦。苏军直到19日黄昏才冲破敌人的防线,向前推进了三十公里,苏军突破了德军奥德尼斯河防线,但却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20日,红军攻入柏林市区,而这一天正是希特勒56岁的生日。这天,希特勒最后一次看到了阳光。他在总理府花园主持了一次授勋仪式,并检阅由希特勒青年团成员组成的少年冲锋队。他握着一个孩子的手,这个孩子仅15岁,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露出一脸稚气。

    希特勒已经生病了,而且好像老了20岁似的。他已经开始驼背,脸部有些肿,粉红色的脸上透着一种病态,他的左手已经开始严重颤抖,全身都有痉挛……有时他想把水杯举到嘴边,但右手颤抖得十分厉害,不得不放弃这个动作。他的左腿也时常痉挛,当发生痉挛时,他就必须坐下。这时,他拖着两条腿,需要蹭着走几米。1944年7月在拉斯滕堡的一次作战中,他的听力遭到了严重损害,因此他总感到头昏,而且走起路来像喝醉了酒的人。

    希特勒已经放弃了一切希望,他完全麻木和冷淡了。他躲在浴室里,把他的小狗放在膝头上。

这时,他周围的人们敢于在他面前随随便便地拿出烟卷来吸了。

回到暗堡的希特勒被告知,苏军正从东、南、北三面向柏林开来。希特勒开始大发雷霆,要将所有按兵不动的指挥官在五个小时内处决干净。但是,已没有人再站在他面前听他的咆哮了,连他的亲信空军司令戈林、党卫军头目希姆莱都已离他而去,偷偷做着与盟军谈判投降的打算。希特勒歇斯底里地高叫着:将戈林关进监狱!把希姆莱开除出党!

    但是,希特勒仍然在考虑离开柏林到巴伐利亚的阿尔卑斯山区的“南方堡垒”去。那一天,他召开了主要纳粹领导人会议。由于德国的东西两线有即将被盟军先头部队的突进切成两半的危险,他同意建立两个分开的指挥部。邓尼茨将负责管理北方的军事和政务,特别要负责把东方的约20万难民带回德国本土。在南方,凯塞琳将指挥剩余的德国部队。一旦柏林陷落,这些行动就要开始实施。

  希特勒采纳约德尔将军的建议,将西线与盟军作战的德军调往东线,抵御红军。希特勒方寸已乱,妄想红军和盟军越过柏林直接交火。于是,他一会儿想跟苏联停火,一会儿又想跟西方媾和,单独与苏联作战。

4月21日,苏军突破德军内环防线,前哨部队攻到了柏林城的东北郊和东南郊。

守卫柏林城的是德军党卫军部队。柏林城内,每一条街巷都构筑起了防御工事,设置了防坦克障碍,每一栋房屋都被加固为防守堡垒,每一扇窗户都变成了一个火力点。党卫军躲在城中千百个阻击点上,等待着暴露在每一条街巷上的苏军士兵。苏军士兵在向前冲,一个人倒下了,身后的人再跟上,苏军在逐街逐屋地消灭每一个死守的德军。

  红军步步逼近了帝国总理府。4月22日,在暗堡里都能听到红军的大炮声了。这天下午三时,召开情况会报会。希特勒作了最后的重要决定,要留在柏林直到最后一刻。柏林不久即被苏联军队完全包围,希特勒失去了控制事态的一切能力,留给他要做的就是如何在城市的废墟中安排自己的死亡。他的神经已经崩溃,他一再说他要自杀,他不愿意让人们为了他的缘故而死。他让烧掉他的秘密文件,又打发他的情妇爱娃和女秘书们转移到德国南部去。爱娃不愿离去,表示要跟他死在一起。

4月24日,朱可夫元帅和科涅夫元帅的部队在柏林东南郊汇合,将大约二十万德军包围了起来。次日,苏军西柏林也实现合围。德军的主力被分割为两大块,一块为柏林集团,另一块为法兰克福古本集团。苏军不给德军以喘息之机,于26日向德军法兰克福——古本集团发起了总攻,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

苏军的坦克车一辆接一辆地碾过柏林的大街小巷,炮筒向每一个射出子弹的窗口猛烈轰击。柏林城中的250万幢建筑所剩无几地化为了满城的瓦砾。4月30日,苏军攻入波茨坦广场,离希特勒藏身的总理府仅隔一条街了。

  德军从西线抽调了第十二集团军前来增援,但被苏军第13集团军和第4坦克集团军挡住了去路。到五月一日,法兰克福——古本集团的二十万德军全部被歼灭。

  红军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朱可夫元帅命令,组成一支别动队,活捉希特勒、希姆莱和戈培尔,或者至少别让他们逃走。

  希特勒任命魏德林将军为柏林防区司令,魏德林手下有1.5万名坦克兵和伞兵。

  纳粹临时军事法庭在大街上对逃兵就地正法。一位裁缝因在窗外挂了一面白旗就被绞死。

 

 

                  苏美军队在易北河会师

 

  1944年4月25日,苏美军队在易北河畔的托尔高会师。

  苏联红军早在几天前就在易北河东岸扎营,与美军之间隔着一个被德国人遗弃的地段,作为缓冲地带,以便两军能够在不发生任何暴力事件的情况下逐步靠拢。

  根据盟军达成的协议,美国第69步兵师已经在易北河以西的穆尔德河一带停下。4月24日和25日,他们向苏军前线派出巡逻兵建立联系。美军中尉威廉·罗伯逊带领三名士兵乘着吉普车在执行并非与苏军接触的巡逻任务。他们没有遇到抵抗,驱车来到被德国人遗弃的托尔高。

  他们想办法拼制一面粗糙的星条旗,然后爬到桥头的一个塔顶上。河对岸的苏军怀疑这是党卫军的诡计,便向他们开火。最后,一名在德寇撤退时被拉下的俄国战俘设法向他的同胞证明与他们打交道的是美国人。就这样,“俄国佬”与“美国佬”在德寇当天早上撤退时炸坏的桥上会面了。

    当苏联人开始沿着河岸飞奔过来欢迎罗伯逊和他的战友时,他们高兴得跳了起来。苏联军人拿来许多酒和面包,庆祝胜利。苏军士兵还与他们交换手表。罗伯逊心里明白,战争已经结束。他的俄罗斯同行亚历山大·西尔瓦什科也意识到刚刚发生的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美军与苏联第58近卫炮兵师的会师,对于切断保卫纳粹防御工事的两支德寇残部的军事行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26日,红军在柏林市内与负隅顽抗的敌人展开激烈的巷战。整整十天,不分昼夜,地上、空中、地下铁道和管道里……苏军同德军作战,越是接近市中心,苏军遇到的抵抗越是顽强。4月27日,战斗达到白热化程度。这一天,苏军攻克了柏林西南的波茨坦,并开始向柏林市中心推进。

  在攻下柏林西门子大楼后,红军让会讲德语的维克托·博耶夫给戈培尔打电话。博耶夫问:“戈培尔博士,你们还能或者还想打多久?”

  戈培尔说:“你们能守住塞瓦斯托波尔九个月,我们为什么不能保卫我们的首都?”

  “我们为你淮备了一付绞架。”博耶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