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本,超越日本


      超越,中国百余年来最重要的一个历史情结,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从“超英赶美”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人不断的努力、梦想并实践着一次又一次超越:超越自己、超越先进、超越对手。 200年以前,中国一直处于被世界所超越的地位,但就在这短短的200年之间,中国从一个被超越者,逐渐成为了一个超越者。甚至,我们第一步要超越的对象,就是曾经为了超越中国而提出“和魂汉才”的日本。 

       学习日本,并不仅仅因为中国与日本有着相似的亚洲文化,更重要的是,我们和日本几乎走了同样的一条商业发展的道路:从简单模仿到加工生产,最终,必将创造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品牌。日本50年来的发展经验,可以使我们避免走日本走过的弯路,同时,还警醒我们绕过那些通向失败的陷阱。 

        日本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与中国员工有着显著的区别,这种责任感使得日本企业的高管层能够从日常生产管理中脱身出来,将精力更多的放在企业战略和市场经营方面。企业领导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保证企业充满活力,加强员工的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否则,企业是一盘散沙,无论怎样英明的战略决策,多么优秀的技术和完美的产品,没有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也没有办法创造出应有的价值。日本企业还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强调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引导员工将民族、国家荣誉感,转化为企业荣誉感。

       日本企业对员工培训可谓是不遗余力,而且,这种企业培训也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和管理技能培训,还包括企业成员人格培养和企业道德文化的培养。 除了正规培训之外,员工业余时间的各种集体活动也被企业推崇。一般员工通过参与各种业余活动和小型聚会,来与同事或者上级领导进行沟通。晚饭时间更是员工参与各种讨论、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的大好时机,并且逐渐演变成一种企业文化。这种直接的沟通,事实上也是老员工对新员工的一种非正式培训,通过这种培训,不断的将企业文化、员工成长规划和职业道德标准,潜移默化的注入到员工的思想中,使之成为行为上的准则。 

        日本人无论是谈判还是开会,都会有专职的记录员,这些记录工作不仅仅包含着会议发言,需要说明的是:在日本公司,这些已经不是一种刻意的工作,而是这个岗位上的职员一种自觉的行为。良好的情报意识,使得日本企业在世界竞争中处处获得先机。

        作为民营企业应当建立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成长阶梯,让员工有长远的人生目标,看到美好的未来,培训员工,使企业员工与企业一块成长。多提拔企业内部有上进心的、有能力的员工,这样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会越来越高,这就是企业凝聚力。强大的凝聚力是企业的希望,企业不是靠一两个人来指点迷津就能搞好,它需要的是一支优秀的团队,是一群有责任、有能力、有知识、有上进心的对企业忠心耿耿的优秀人才。  

       我们向日本学习,要先照搬,用了之后才知道能不能用。用僵化、优化、固化的方法学习,严格照搬,操作一段时间,一两年,死板的照抄,用一段时间再优化,否则破坏内部逻辑结构,然后再固化。任何学习都有副作用,对于学习的副作用,坚持不忙于去改它。 

       学习上首先教育全社会,每个人要笨一点。不要认为自己聪明,这是很误事的。每个人的力度不同,走不到一起去,要想尽一切办法教育我们的员工,每个人都是作小事的,要学会依靠团队。第二,每个企业设计自己的风纪扣。部队军装上的风纪扣做什么用?是让军队养成服从的习惯。一件小事可以做成这样,在需要胸膛去挡枪口的时候才可以冲上去。第三,管理者不能游离于管理之外,我们的管理者往往是监督指导,管理者本身也是一个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