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发展家庭”养驴业“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周庄村农民周广民发展家庭“养驴业”,不到一年时间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买卖不愁了,一是规模变大了,从过去七八头发展到现在的40多头驴。养肉驴一头平均能赚1000元,周广民赚的钱也就随着规模扩大而“水涨船高”。

  采访中记者发现,周广民养驴发家的牵引力来自于他背后两家公司的握手“签”驴:位于该村的济宁地区大型肉驴养殖基地——大众公司,于今年5月同山东一肉驴深加工企业一一山东东阿食品有限公司握手签单,由基地向企业提供优质肉驴,企业以高出市场的稳定价格回收。于是,企业找货源,找到了“大众”;“大众”为满足需求,又和农户牵手,周广民成了被养驴基地带起来的受益农户之一。

  周广民说:“为了这圈驴,吃不好、睡不好、比照顾自己的孩子还操劳,结果挣的钱却都跑到别人口袋里去了,自己却只剩下一点点辛苦钱,我们上批没养好,就把希望寄托在这一批上,这批赔了就把希望又寄托在下一批上,就这样养了一批又一批,却批批不如意!”现在好啦,有了这个生产链的形成,带给农户、基地和肉驴加工企业的变化都是巨大的。没有这个链之前,三方的日子过得都不顺畅。

  山东东阿食品有限公司要生产高品质驴肉,但长期以来,高品质的驴源却供应不足,这大大限制了企业生产。企业在寻找驴源的过程中,与济宁市大户张杜峰,即现在大众公司的负责人有了稳定的购销关系。张杜峰对记者说:“山东东阿食品有限公司只要改良过的好驴,这就要求我养驴时要把好质量关。当然,好驴也卖上了好价钱。”  
  张杜峰在同东阿食品有限公司签约后,改变了以往粗放的养驴方式,为保证质量,张杜峰养的全是德州驴、三粉驴、乌头驴等改良驴,并建立了无公害肉驴养殖基地,在水、空气、土壤等 方面都达到了标准。为保证供应数量,他除自己的基地养驴外,还同200多农户签了订单,由他供应技术、提供品种,并负责回收出栏肉驴。张杜峰高兴地对记者 说:“以前没同东阿食品有限公司签单时,卖驴有时赔有时赚,没准儿;现在,只要是合格驴,东阿就回收,平均一头驴比在外面卖多赚四五百元。”  

利益穿成了串儿。张家楼村养驴户张志强也从1年前的8头驴发展到现在的80多头,他说:“现在咱养驴不冒蒙,精心养出每一头驴,都由公司收购,肯定赚钱。” 

  结成了这条生产链,用东阿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的话说,“不管谁都变得越来越好,大家利益均沾”。他还说:“希望有更多的农户加入到提供驴源的行列里来,作为‘龙头’,我们要牵出不止济宁这一条产业链来,让更多的农户受益”。

近年来,有很多人想搞养殖,第一次搞养殖也意味着是创业,创业意味着你要过跟常人不一样的生活。什么叫跟常人不一样的生活?开好车,住别墅,吃酒店?一开始肯定没有这等美事的。“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要先吃苦才能有甜,任何光鲜的背后是无止境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