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又被告了!
7月16日,美国公司摩托罗拉翻起旧账,将两年前提起诉讼的一起窃取商业机密案件增加了几位被告,其中就有中国的华为和华为在美国的合作伙伴Lemko公司。早在2003年,华为就曾同样以侵犯知识产权的名义被另一家美国公司思科起诉过。
但是,这次诉讼的时间和背景都颇为蹊跷。几天之后的7月21日,另一家电信设备巨头诺基亚西门子宣布以12亿美元整体收购摩托罗拉的无线网络设备业务。此外,过去8年时间里,已经跟不上无线技术演进步伐的摩托罗拉一直都在大量OEM华为的无线设备。既然华为的技术早就已经超越了摩托罗拉,干嘛还要再去窃取摩托罗拉的技术呢?显然,就像7年前的那场官司一样,这场诉讼极有可能又会演变成一场以知识产权为名、商业竞争为实的闹剧。
对于欧美电信设备商来说,这又是一场不得不打的阻击战。过去10年里,全球电信设备市场发生了剧变:来自中国的华为和中兴迅速崛起,而老牌欧美电信设备商则在丢失固有的阵地。为此,他们不得不抱团取暖:阿尔卡特与朗讯合并,爱立信收购了北电,诺西收购了摩托罗拉?? 在新兴市场相继被占领,连欧洲都成中国企业的天下之后,美国已经成为欧美电信设备商硕果仅存的阵地了。因此,他们通过这次诉讼延缓华为在美国的攻势恐怕很难如愿——随着未来几年美国几大主流电信运营商全面向LTE升级,已经在LTE做好布局的华为只需要耐心的等待和积极的争取,一定会有拿下美国市场的那一天。
如今,一些优秀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进入欧美发达国家,继而威胁到了他们部分核心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地位,这恐怕是骄傲的他们难以接受的。最近几年里欧美监管部门之所以对联想收购IBM PC、吉利收购沃尔沃等来自中国的大规模收购案放行,是因为他们在这些行业仍然拥有足够的自信,他们还有强大的惠普、戴尔、奔驰和大众。而随着摩托罗拉被收购,美国本土已经没有一家电信设备商能够与来自中国的华为相抗衡了,此时放出胜负手,无他,还是国家利益在作祟。
这也向华为等优秀的中国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在发达国家,除了获得客户的认可之外,还要学习如何赢得政府、监管机构和当地人的尊重,过去这些年,来自中国的产品给他们留下的是质次价低的不好印象,这一点无疑拖累了所有的中国企业。
如今,像华为这样的中国企业正在改变西方人对中国制造的印象,因为他们在欧美主流市场的主流产品上击败了欧美的主流企业,而下一步,华为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西方更加了解自己——他们必须告诉西方世界,自己并不是来自未知世界的怪兽。换言之,要征服世界,他们除了具备产品和技术等“硬”实力之外,还需要具备企业文化、品牌形象等“软”实力。
事实上,他们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华为在欧洲的员工中已经有半数来自当地;联想、海尔则开始赞助NBA、F1等赛事;部分中国企业甚至已经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K街雇佣了专门的院外游说团队。
当然,企业最终仍然是国家的投影。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就曾经深有感触地说过,作为一家植根于中国的企业,他需要花费比欧美同行多出好几倍的时间和精力去游说当地政府。归根结底,中国的国家形象还有待提高,国家也需要更强的“软”实力。这不,一部汇聚了中国各界精英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正在制作当中,虽然还远远不够,但却不失为一次有益的尝试。
华为被诉的背后
评论
编辑推荐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