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两本账”可能使中国土地政策的基础严重失实


耕地“两本账”可能使中国土地政策的基础严重失实
    中国真实的耕地面积竟是一个谜。

   《瞭望》新闻周刊在西部一个省份调研中发现,该地区耕地面积有两本账:一本是农业部门掌握的农户承包土地面积,俗称计税面积,约2000万亩;另一本是国土部门测绘数据,实际耕地面积约3400万亩。两者相差高达1400万亩。

    据了解,这种耕地面积“两本账”现象并非该省独有,而是在全国不同程度普遍存在。原因有二:其一,当年土地承包之初,因丈量方式简陋和土地肥瘦折算亩数而导致计税面积与实际面积不符;其二,第二轮土地承包期间为了少缴农业税,故意瞒报、少报的土地面积。这种两本账的情况,农村基层普遍熟知,而国家高层行政管理部门却不清楚。

    农业承包面积小于实际面积,对农户个人而言,侵害了其财产权,特别是在征地补偿、土地出租、种粮补贴时难免吃亏,易引发矛盾;对国家而言,“糊涂”的耕地面积,不利于建立切实的耕地保护政策和粮食安全政策。

    然而,现在一些农村地区正在利用土地整理工作获取资金。如在西部地区,平均1亩地可获得1.8万元的整理费用。而这些地区所整理出来的土地,很大一部分就是计税账面后面的土地。如果把这些土地全部重新亮出来,地方政府将失去重大财源。因此,要解决这种“两本账”的问题并非易事。但是,如果这一基础数据总是这样不清不楚的话,将会大大影响甚至误导国家的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