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戴卫艺术展”即将举办


好友戴卫本月17日,将在中国美术馆办展,我真高兴!得知他已从成都来到北京,我赶忙前往看望。他送我一套花巨资新出版的《戴卫艺术》画集。哇!真是非常高档、大气,而且富有个性。我们马上在他住的房间里欣赏起来。翻阅其《艺术人生集》,更是感慨良多。其中收录了我为他写的一篇短文:《新时代的书卷气——读戴卫人物画有感》。1989年,他的画展也是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观者如云,盛况非凡。蔡若虹、黄胄等许多美术界前辈亲临观展,评价很高。戴卫善读书,创作别具一格的哲理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他又在海内外办巡展。时过20年戴卫再次来京办展,有了许多新作,我特此表示衷心的祝贺,将旧拙文一并发表,以飨观者。


在中国美术馆即将举办“戴卫艺术展”之前,我来看望戴卫。老友重逢,我们在一起愉快地聊天。


收到礼物——戴卫的新画集,我很开心!设计的非常精美、雅致。

 

戴卫主要作品欣赏:

戴卫作品《李逵探母》 1982年作


1981年戴卫(中)和我,在颐和园藻鉴堂一起画画时,陪老师李可染先生观摩作品。


1983年,戴卫和我与老师黄胄西山郊游。 

 

翻出我1988年为戴卫写的文章:

 

新时代的书卷气

——读戴卫人物画有感 

                                                 

 /李延声

 

      中国文人画从唐宋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文人画不著重对客观物象的描绘,而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表现技法不重于写实而重于写意,将诗、书、画、印结合一体,强调画品与人品的结合,强调作者应有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也就是强调作品有“书卷气”,通过画面,给观者更多的想像余地,让作者的情感与观者得到交流,观者在欣赏中得到启示、享受、共鸣。戴卫的人物画正是继承了文人画的优良传统并有所发展的。

     戴卫长期从事书籍的装帧设计、插图,迫使他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从而也充实了自己,积累了深厚的文学修养,这种“书卷气”必然在其进行国画创作时而流露笔端,厚积而薄发。使作品有丰富的内涵,并促其创作的发展。

     一九八二年在藻监堂中国画研究院举行的选题画创作竞赛活动中,戴卫创作的《李逵探母》和《阿Q画押》均以优秀作品人选,显示出他对诗情画意结合的深刻的理解和表现才能。我们当时一起对中国人物画做了研究和探讨。


 

戴卫代表作《钟声》 1988年

 


     时过六年,戴卫这次在京举行人物画展,作品又有了一个飞跃。我感到其作品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强化了情感的表现,如《重逢》表现一组人物在一种特殊情景中重逢的那种悲到极点、又喜到极点的强烈情感,这种独特的意象创作,使人震撼,具有很大的容量。可以看出作者是融会了对大量文学作品的理解,又冲破了文学的束缚,升华成新的艺术创造。二是以哲理入画,如《智者》《钟声》,《智者》两个智慧的高峰,以表现深刻的寓意深沉而博大。《钟声》给人们敲响警钟,其立意是很独特的,如果在表现手法上更充实一些,将会达到更高的境界。三是将传统的山水花卉技法融会于人物画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一九八二年在藻监堂中国画研究院,当时我与戴卫一起临摹过任伯年、陈老莲、石涛、八大的不少原作,戴卫的人物线描、造型的夸张都可以看出有任伯年的影响,但又不是任伯年,而是戴卫自己的面貌,如《庄子》《惜别图》笔法更洗练,黑白对比更强烈。而在《八大山人》造像中巧妙的吸收了八大笔法墨法与写奇石的形体结构“墨点无多泪点多表现了个山大师的风骨,是一幅颇有新意的肖像画。《庄子》《智者》《钟声》均以的山水皴法线条写人物,《智者》《钟声》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近代人物画家都是吸收运用山水花鸟画的技法,而戴卫是融会比较好的,使技法与表现的内容融为一气,形成一种洒脱、简洁、空灵的画风。


 

戴卫作品《风骨堂人物 达摩东渡》

 


     我们今天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是中华腾飞的时代,艺术作品更具有时代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应给人们以震撼、以奋发向上,在艺术享受中给人们启迪,促使人们去更多的思考,戴卫的作品就是在这方面作的可喜的探索。

     戴卫的作品还给我们一个启示,画家应多读书。在当前五彩缤纷的创新浪潮中,知识浅薄缺乏修养,是不可能达到艺术创作高度的,画家要创作出不流于肤浅而且具有丰富内涵的作品,作者就应先充实自己,应多读书,我认为应该提倡一下新时代的“书卷气”,读书并不是复古和脱离现实,而是在读书中去思考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风貌;根深才能叶茂,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早年,戴卫为文学名著所作插图原稿欣赏:

1981年为老舍小说《二马》所作的封面设计荣获全国书籍装帧大奖,并刊登于《美术》杂志。

戴卫为茅盾先生的《腐蚀》作封面。


戴卫为曹禺先生《原野》绘制插图。


预祝戴卫老朋友展览成功!

 

附:“戴卫艺术展”简介

 

被外界誉为中国画坛上另辟蹊径的哲理画家戴卫,将于2010年8月16日至24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戴卫艺术展”。该展以戴卫历年所作中国画为主,并辅以书法、篆刻以及早年为老舍、茅盾、巴金、曹禺、艾青等文学名著所作插图原稿及相关珍贵文献,共展出一百五十余件,以展示画家戴卫五十余年艺术创作的心路历程。

 

戴卫,1943年生,四川成都市人,斋号风骨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四川省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

 

戴卫是一位具有中国气派的画家,他主张回望传统,并把自己的艺术置根于中华悠久灿烂的文化之中。戴卫在自己近半个世纪的艺术实践中始终坚持将“继承和发展”视为一体,因此在他那独具风格的绘画、书法和篆刻作品中没有沿袭、模仿的痕迹,只有受到前人启发后的,经过自己思考和摸索的创造。他善于在法则、规矩和随意性的抒发之间找到平衡;在预先的设计和偶然性的发现之间找到和谐的统一。他的艺术作品不仅显示出传统的功力,显示出自己的个性,也显示出现代意识。代表作《钟声》、《棋魂》、《十八罗汉图》、《风雨雷电》、《回声》等。

 

参观“戴卫艺术展”,我们可以从某种特定的艺术载体中体悟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和它的博大精深,是一次有益的精神和视觉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