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朝圣”中的豪华与纯粹


     

“音乐朝圣”中的豪华与纯粹

    有人这样形容瓦格纳音乐的魔力:一个音乐爱好者一旦被瓦格纳击中,就将无可救药地踏上拜罗伊特音乐朝圣的“不归路”。这是指每年7月下旬至8月在德国纽伦堡附近的小城拜罗伊特举行的瓦格纳音乐节,一个已有134年历史、几乎被神化了的世界顶级音乐盛事。

    每年这个时候,对全球各地的“瓦格纳迷”来说,在拜罗伊特节日剧院听瓦格纳无与伦比的歌剧,到瓦格纳故居和墓地参观、祭奠,相当于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去麦加朝圣。不同的是,朝圣期间,麦加可以接纳250万人,而拜罗伊特的节日剧院只有1800个座位,20多场演出总共只能接纳5万人;去麦加朝圣的绝对是虔诚的宗教信徒,绝大部分是穷人,而去拜罗伊特朝圣的没有穷人,但不一定是瓦格纳的信徒。

    德国国防部长古腾贝格的夫人斯苔芬尼在丈夫与记者交谈时,忍不住要秀一把

    在134年前第一届拜罗伊特音乐节的朝圣者中,除了尼采、柴可夫斯基、李斯特、格里格等文化名人外,还有以德国皇帝威廉一世为首的一大批王公贵族,瓦格纳因此不无得意地说:“第一次皇帝和王公迁就艺术家。”他们乘坐的是马车。如今,看看停在剧院停车场上那些各种品牌的顶级豪华汽车,就知道有多少达官显贵前来朝圣。其中有以德国总理默克尔为首的党政要员,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社会名流。默克尔乘坐的是奥迪A8防弹车,但不是新一代的A8。令人费解的是,这位德国总理的车牌号数字为4313,不仅如此,紧随其后的另一辆奥迪A8的车牌号数字是4213,尾数都是13。西方人不是忌讳13吗?还是德国总理不信邪?

    默克尔的座驾

    记者有幸在去年8月首次踏上拜罗伊特朝圣之旅,又参加了今年7月25日的第99届拜罗伊特音乐节开幕庆典,都得益于拜罗伊特音乐节唯一汽车赞助商——奥迪公司的邀请。通常情况下,拜罗伊特音乐节门票需求和供给的比例为10:1,意味着按正常程序,要等上十年,才能拿到朝圣的入场券,即便是瓦格纳协会的会员,也要等上五六年。门票价格最贵的为280欧元,在欧洲不算很高,但“黄牛党”已经将今年的票价炒到了4500欧元的天价。

    找退票。谢谢!

    奥迪对高雅艺术似乎有着特殊的偏好,赞助的顶级音乐节、歌剧院和乐团及音乐家的巡回演出有几十项,其中包括连续15年赞助著名的萨尔茨堡音乐节,连续5年赞助北京国际音乐节。而所有这些赞助中最顶尖的无疑是拜罗伊特音乐节。

    实际上,直到2008年前,拜罗伊特音乐节一直拒绝任何商业赞助,一方面是因为不差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尽可能保持艺术的纯洁性。2008年,拜罗伊特音乐节主办方为了扩大影响,开始有限地接受商业赞助。其标志性的事件是“西门子音乐节之夜”:由西门子公司赞助,将在拜罗伊特节日剧院内上演的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向该市Festplatz 露天广场进行直播,并通过互联网向全球进行在线直播。据说宝马也很想成为拜罗伊特音乐节的赞助商,但奥迪与作为音乐节主办者的瓦格纳家族已有十多年的非正式合作关系,所以顺理成章地成了音乐节的赞助商。

    与赞助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表现方式不同,在拜罗伊特节日剧院,除了门前广场侧面的路上和停车场上那些接送各国政要、社会名流和音乐家的奥迪车以及朝圣者自驾的奥迪车外,你不会找到专门展示奥迪车的地方,也看不到奥迪的四环标志。但有一个地方除外,那就是剧院外的一个休息厅,用于在长达1小时的幕间休息时招待赞助商邀请的贵宾。门口没有任何标示,知情者至此经守门人核对名单后方可进入。休息厅可容纳四五十人,桌椅、摆设和墙壁装饰十分,免费供应名酒和出自名厨之手的菜肴,在两块背景板上可以看到奥迪的四环标致……奢华而低调。

    在剧院前的广场上,展示的则是高调的奢华:多数男人身着黑色或白色晚礼服,其余的身穿黑色西装,比我在欧洲任何一个歌剧院所见到的都要正式、隆重;女士们的晚礼服则丰富多彩,堪称是一场顶级晚礼服展示秀。这里是欧洲顶级的社交场所,也是豪华汽车品牌赞助的原因。

    虽然是权贵云集,但进门除了出示门票外,没有任何安检,连包和相机都不查。默克尔一行进出剧院时从人群夹道中走过,围观的人很容易近身。

    默克尔穿过人群时不停地被记者要求讲几句话或摆个姿势

    进入剧院大门,奢华似乎立即被挡在了门外。剧院为木质结构,地面上铺的是普通瓷砖,没有华丽的大厅,走廊和剧场内没有在欧洲其他歌剧院司空见惯的金碧辉煌,没有浮华的装饰,一切都是那样简洁、朴素并透着一种神圣。这里是朝圣之地,在乐圣瓦格纳和他至高无上的伟大作品面前,只有虔诚和纯粹。

剧场舞台周边只有简单的装饰   

    剧场内的座椅靠背是光秃秃的木板,且比一般标准矮半截,坐面上也只有一层绒布,不仅如此,座椅前后左右的距离都很小,动弹一下很可能影响他人。人们从豪华车舒适的真皮座椅上,转移到这种椅子上,一坐就是3/4个小时,虽说中间有两个小时的外出休息时间,也近乎是一种生理上的苦行,但绝对是一种极大的精神享受或升华,或许这就是朝圣的真正意义所在。当然,也有人受不了这种苦行,在广场上你会看到,一些人手拿自备的软垫,虽然与晚礼服并不协调,但可以减轻朝圣过程中的苦楚,正如虔诚的宗教信徒在顶礼膜拜时会在膝下垫上一个软垫或在身下铺上一张毯子那样。

  手持软垫的朝圣者 

    虽说是朝圣,但作为“祭司”的指挥、导演和演员并不一定得到“应有的尊重”。此次拜罗伊特音乐节开幕式上演出的是《罗恩格林》。这部关于阴谋与爱情、人性与神性、承诺与背弃、惩罚与死亡的歌剧由著名导演Hans Neuenfels全新演绎,首次让合唱团“人扮鼠装”上台演唱,试图引发人们对人性与鼠性的一致与差别问题的思考,却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演出结束后个人谢幕时(瓦格纳的歌剧在演出中间不能鼓掌),第一次饰演罗恩格林的“德国头号男高音”约纳斯·考夫曼声音雄浑有力且极富金属质感和穿透力,且形象帅气,堪比当年的英雄男高音弗兰克·科莱里或彼得·霍夫曼,获得了最热烈的喝彩声,而Neuenfels上台亮相时,喝倒彩的“呜”声四起,但也有不少观众针锋相对地大叫bravo。

    这里有着世界上最挑剔的观众。

    去年,我在这里观看的是《尼伯龙根指环》的第四部《神界的黄昏》。一切都很好,就是饰演齐格弗里德的男高音差点意思,全剧结束后个人谢幕时,鼓掌的观众不少,却没有叫好的,还有不少人喝倒彩。奥迪公司的人对我说,喝倒彩的是“瓦格纳迷”,鼓掌的人只是出于礼貌,其中一些人不懂歌剧。

    印象中有一次是在另一个歌剧圣地——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看亨德尔的《阿尔辛娜》。这里的观众也属世界一流。也是男高音较差,咏叹调唱完后,无人喝彩,无人礼貌性地鼓掌,也无人喝倒彩,一片寂静,很尴尬。

    无论你是不是“瓦格纳迷”,拜罗伊特朝圣之旅都将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一直以来,人类的各种情感都在此得到极致而摄人心魄的演绎,如今,又加入了一点点商业元素。

这块墓地没有碑文,但谁都知道这是瓦格纳的安息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