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寄心人类而心融人类也


《中原寄心人类而心融人类也》

    新躬耕中原,好为伏羲、阳明之道而醉心于天道人性之悟,自以为由学而可至“是”,矜其志为“居中国之中,调剂而均衡天下”,夸其言“有思想中国赢,用思想赢中国,使中国有思想,助中国赢世界”,行其事为“策划民族企业 成就中国品牌”;身长175厘米,每自鸣志于成为人类圣人而将心学发扬光大,以一统儒、释家、道家、基督、真主及其他人类宗教而欲行温暖滋润文化,开启人类圣商文化,催育人类圣商时代,一扫6000年势利文化根基而欲人类文明精进而达到开悟时代。

时亲人莫许、诸朋存疑,惟郑州周武军、鲁山曾红、张丰收、管城孟东方、浪人石贵州、方城李振乾、巩义李建捷、幼学之田韶东、王沛章、新野王平、新疆王浩清、北京孟凡良等与新友善,谓为信然。而其己心之定也坚如磐石,谓“王学、心学、新学、圣商文化之学必然大昌于世而濡养滋润60亿乃至其后地球人类”。

    时中华文明已经6000年演进,历经伏羲、文王(周公)、老庄、孔孟、朱熹、新建先生等诸位圣贤修正,然而此文明之“是天济民”、“近天爱人”、“顺天应人”、“敬天爱人”等思想已经略微显得“柔弱”而被世人曰为可欺;自1840年以降,中华文化之重“道”非重“器”、重“虚”不重“实”、重“宏”不重“微”、重“爱”不重“恨”、重“心”不重“身”、重“内”不重“外”等文明哲思受到挑战,其在与西方文明冲突中呈现出软弱、懦弱,呈现以器物而可辱精神、以物质而可奸意识、以技巧而可害智慧等被动应付之疲软态势,由是国运大滑、人心思变,如同人与狗、狼之斗,必与狗、狼比赛勇、狠而可取胜,而狼、狗之技之巧之狠之术而已成必修之课。当此时也,清末宰辅李鸿章叹曰:“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数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而左宗棠也认为,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都“运于虚”,而外国之聪明则“寄于实”,所以,“泰西巧而中国不必安于拙也,泰西有而中国不能傲以无也”。

文明至此,中华文明不得不放弃“慧、法、道”之高尚而转求“力、技、术”之末节,“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此心声也。由是,文明知天道之中华儿女不得不等而下心以遴选兵器、战车而欲救国救族而欲我民族重新“傲立”世界民族之林,而暂将天道人性之本真本爱抛弃于一边,文明于斯大滑,而一律被耻之以“垃圾文化”、“酱缸文化”、“龙变猪文化”、“软蛋文化”、“懦夫文化”而为诸子修正、鄙弃,甚至个别疯狂反对6000千文明的一些人几乎被崇拜到“圣人”的高度而为世人礼赞。

然而天道循环,周流不虚:阴也不过是天的表现形式,阳也不过是天的表现形式;斗狠也不过是天的表现形式,慈祥也不过天的一种表现形式;物质不过是天的表现形式,精神也不过是天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技巧不过是天的表现形式,非技巧也不过是天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当阴毒用尽、当斗狠到极,当物质追求到极点、当技巧用尽到无技可用,则天自动会循环到阳光、慈祥、精神、非技巧的轨道上来,此天理循环也。由此,沉湎于物欲、沉湎于外欲、沉湎于技巧而忽视心灵之人类,已经开始意识到灵肉分离之痛,现代人多有肉体及外欲望,而忽略了灵魂和心及内欲,因此内外不合、有肉无灵,于是大多是浑浑噩噩的活着。当此时,人已经不能正确为人,又怎么可以行出作为人的正事?人不为人,当何以活?于是就永远不“是”,永远在“学”,其结果学的则是越来越冰冷而坚强,而竟将“人”一撇一捺互助支撑温暖滋润忘记!

环顾中西文明,由玄而具、有宏而微、由外物质而内精神、由肉体而内灵魂、有技巧而非技巧、由爱而恨以及由恨而爱、由相强相轻而相融相互珍重,由相敌而相亲,此规律也,谓天道续展,日月一也,故各文明必然达于圆融,而呈高下而无高下、长短而无长短、轻重而无轻重之“圆通、和谐、美好”之境。

而文明之交融,则必然各个文明放下其自执、自尊、自爱之“贪、呻、痴”而能执他、尊他、爱他而达到自执、自尊、自爱之“非贪、非呻、非痴”和合伴生、共生、合生之境也,非此,则文明之冲突继,文明之相害也随,设真如美国亨廷顿所写《文明之冲突》,则是文明而侮辱人类智慧也,曰:相害之路而可俱伤甚至俱亡,为飞鸟尽、良弓藏而狡兔死、走狗烹也,文明亦如此。

 

今日之人类文明,已然走出蒙昧而达聪明有术(力、技、术),个别有慧,极个别知“法、道”有存而孜孜以求,此人类之福,为上天之赐人类心脑功能物质之主也;然而人类至尽总体精神能量场强之数大约在200上下徘徊不进,距离人类整体开悟则尚且需要走过无边心路。当此时也,人沉湎技、术、慧而不能自拔,各凭技巧立足,甚或以技妒技、以术害术、以慧拼慧,则人类永距开悟之文明也远。为此,弘扬天道人性之光辉,行“是天济民”、“近天爱人”、“顺天应人”、“敬天爱人”、“感天动人”文明之思想,证天下之理以交融、促进而非相轻、相害,收天下之心以“容天容地、容日容月、容亲容仇”,取各自所需以自身能量付出而交易而得,弃天下流行6000年之势利、权利、强行、权威之取势营利之方法,则人间处处是亲、处处是友、处处是朋,而则无仇可仇之、无恶以恶之、无敌也敌之,发天下之慈悲心、悲悯心、同理心而诞生公正、公意,各意思能成全、成就、温暖、滋润人是为上善,则大同社会何不可期?

 

天下大道,一也。天下人心,一也。一为万事根源。一虽表现为二,二也不过是一。昼以太阳以显其阳,而阳中必蕴阴,无阴(黑子)则阳不可长恃;夜以月亮以显其阴,而其阴中必然蕴阳,无阳之助而其无光可显也。虽太阳、月亮阴阳有别,但是本质都是“太阳”---太阳不过是白天的太阳,月亮不过是夜晚的太阳,人称其为月,不过是为了有别白天,而其本质都是一样的。是故,名争而非实争,名得而非实德,名有而非实有,而人何故重阳而抑阴、尊阳而鄙阴而可安心如此那?

 

昔丘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幸生孔子而留斯言而可对照与我辈。余年近四十也,忽知天生我之使命也早于丘十年,此幸也。然而此幸非我一人之独能,乃今日人整体文化学识已经超出孔丘之春秋战国时代,我不过是得享整体人类文明精进之福芷也,故感恩谢天而谢人类文明之濡养也。

 

感悟与众人分享:

一、人在这个世界生存的最高境界就是一个字:融:活于万物心而融合于万物之心内,而其活于万物心内者必然是一种精神、一种灵魂、一种灵魂折射或被传达到心的印象印记……而融者,必然是万物之心为心而并非万物心以外之心也。而千里行则在足下,是以可就先从感恩心开始,活、融于身边人之心而更传播之开来。

二、过也不是过,错也不是错。错过是错过,过错是过错。过也终需过,错也终需错。无过不显对,无错人不过。人要容天容地,容别人容自己,自然容错容过容正确。夫兼收并蓄、知道阴阳而能感之、化之、温暖之、滋润之,是为圣商融通万物之道

三、一切外在的东西(幸福、痛苦、折磨、忍受等)都需要转化为内在的幸福感才可以成为人生心灵的幸福时间,才可以品尝到幸福由内而外散发的幸福感觉。。幸福永远只是一种内心的感觉,安贫已当福之人,自然也能安富当富,安贵当福,为其可以好德而富、富而更好德;为其可好德而贵,贵而更好德也,是故,安幸福以当幸福而能珍惜幸福而更能幸福长久。。修天道,知道天命;从天道,而知道人性之天性是为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