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逆城市化”值得关注但不必担忧


    浙江的“逆城市化”值得关注但不必担忧

    盛大林

在中国人口流动最频繁区域之一的东部沿海浙江省,户籍管理部门调查发现,全省“农转非”数量从2004年时的57.7万人降到去年的18.9万人,降幅高达67%。不愿意进城落户,甚至把户口从城市中反迁回农村的“逆城市化”现象,已悄悄在中国东部一些发达地区城乡间出现。研究人员认为,“逆城市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与农民牵动的利益链条越来越长,可进入城市后的获益却不多。让不少人担心的是,如果“逆城市化”现象得不到有效控制,城市化率的提升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停滞,而大量人口回流农村,也不利于扩大内需。(据8月15日新华网)

城镇化是我国目前的发展主战略之一。近几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以每年约1%的速度在推进,也就是每年有1000多万农民变成了市民。虽然发展的速度很快,2009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也只有46.6%,离发达国家70%甚至80%以上的城市化率还有很大的距离。然而,就在中国的城镇化朝着远处的目标“大步流星”的时候,浙江等省却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这不能不让人关注。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浙江出现的“逆城市化”呢?

首先,“逆城市化”的说法有些夸张。从报道来看,近几年“农转非”的数量虽然减少了,但仍然比“非转农”的要多。农村户籍的人口还是在减少,城镇户籍的人口仍然在增多,只是增减的速度降下来了。也就是说,城镇化的潮流并没有出现“逆转”。

同时,“逆城市化”主要是源于巨大的利益诱惑。这种为了享受政府征地拆迁补偿而“非转农”的情况,只会出现在城镇的周边地区,范围不可能大,涉及的人也不会太多。

城镇化不可能一直保持像近年这样的高速度。近年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是工业化带动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国的城镇化率太低。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镇化的速度必将逐渐降下来。作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浙江省的城镇化在国内是比较高的,目前已经达到60%左右(2007年为57.2%)。在遥遥领先的情况下,速度慢下来也是正常的。我相信,当全国的城镇化率达到60%以后,城镇化的速度也会逐渐地降低。

更重要的是,浙江等东部发达省份的这种“逆城市化”也不会影响内需的扩大。户籍“非转农”了,不等于到农村去生活,消费水平也不一定下降。那些人之所以“非转农”,主要是为了获得享受征地拆迁补偿的资格,并不是真把自己变成“农村人”。虽然也有一些人“非转农”是为了降低生活成本压力,但这种情况并不多。

人口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本来就应该是社会的常态。人们都向往城市并涌向城镇,主要是因为城乡之间的差距太大了。如果“单向”流动变成了“双向”流动,且不是因为某种特定的或暂时的原因,那就说明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明显了,这不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吗?

总之,浙江等沿海发达省份的“逆城市化”虽然值得关注和研究,但不必为之担心,更不应人为地去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