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真诚:别让楼市数据成说谎工具
文/陈真诚
(载:《重庆晚报》)
近年来,官方发布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往往会说谎。公众感受最深切的,当属房地产领域数据,以及CPI这些与房地产相关的数据。
近年来,尽管百姓总觉得物价上涨得厉害、钱越来越不值钱了,可官方公布的CPI数据总在3%以下或左右,显示的总是一片“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
而相比CPI,官方公布的房价等房地产数据,是最受公众质疑或最让人感觉在和稀泥的。如最近有媒体报道,全国660个城市有高达6540万套可供2亿人居住的住宅在空置。尽管对此数据有人质疑或直接否认,但就是没有一个准确数据。再如,近年,全国房价连续多年大幅快速上涨,可官方公布的数据往往只是年增长几个百分点。甚至,就连史上房价上涨最疯狂的2009年,统计局数据显示年房价上涨只有1.5%。后来,国土资源部下属研究机构发布数据称2009年房价上涨了25.1%,狠狠地打了统计局一个耳光。
此外,不久前还发生了一个本不该发生的房地产统计数据“事故”。7月23日,央行发布数据称“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人民币新增贷款1625亿元”,与一季度的3207亿元比较不增反减。在广受质疑后,央行当日晚间就将“1625亿元”改为“4423亿元”,其间相差2798亿元。如此重要的数据,前后相差如此之大,前后时间相差如此之短,竟然能说错就错、说改就改,不免让人纳闷。难道是早就准备好了两套数据或是在发布前没经过严格审核?
按理说,相比较统计局统计、发布CPI、房价数据而言,央行统计、发布开发贷款的数据要简单、容易得多。开发贷款数据只有一个统计口径,只要把各金融机构的统计数据汇总就可得出真实数据,不应该存在数据失真和事后修正的问题……
应该说,不仅政府决策需要真实的数据和信息支撑,而且老百姓也需要及时而真实的客观数据,来进行消费、投资等生活、经济决策。可公众看到的总是失去应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谎言”:被“精心加工”过的统计,被“调控”了的信息,被“和谐”了的数据,被“政治化”了的经济……
殊不知,一旦统计数据成为了“数据谎言”,不但不利于政府和老百姓决策,还直接侵犯了老百姓的“知情权”,严重的还可能激化社会经济矛盾。因此,除确有保密需要者外,政府有必要还原官方社会经济数据的真实性,不要再让统计数据继续“说谎”了!(原文地址http://www.cqwb.com.cn/cqwb/html/2010-08/04/content_225292.htm)
[联系作者陈真诚:QQ622000544,电话18975123407,限土地交易与项目投融资等工作联系,请注明具体事宜。有关土地交易与项目投融资供求信息资料,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欢迎加入QQ群“财经地产专家媒体”(群号73150637):限公开出版或播出的媒体记者、编辑加入。实名制,申请加入者请注明个人姓名和单位名,以便放行。]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