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在二十到三十内解决量子学的两大难题
田忠国
我们认为,量子学存在两大难题,这就是我们在“讨论科学问题没面子”一文中所说的“从逻辑上推论,量子学下一步解决的问题,一个是物质信息的快速转换问题,另一个是物质信息束的传递问题。”我们为什么把这两个问题定位为量子学的两大难题呢?
其一,物质信息的转换速度,决定量子学的应用范围。
其二,古人的“散之为气、聚之成形”应该成为量子学的指导思想。
其三,物质信息束是个决定物质信息传递速度的问题。
今天我们在“新华网”偶然发现了以“美科学家以万倍精度验证爱因斯坦相对论”为题的一则报道,其中说:
“科学家们利用一个其中包含三束激光的激光陷阱来射击铯原子波,使其像喷泉一样上下起伏。这种波被用作超高速时钟,振荡速度接近每秒10"24(10的24次方)次。科学家们所采用的技术实际上调用了一个奇怪但真实的量子力学现象,即原子可以被同时刺激成两种状态。在其中一种状态中,原子会被激光脉冲推移大约1毫米的十分之一,这样它就会与地球的重力场远离一点点。而在另外一种状态中,原子仍然保持不动。瞬间后,第二束激光束再将这些被推移的原子送到下方,然后将保持不动的原子送到上方。接着,第三束激光束继续将同一个原子再生为两种状态。科学家们的目标就是测量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波的能量振荡差异。”
很显然,报道中所描述的情境,是速度在改变了物质空间速度的同时,改变了时间速度,证明我们过去对速度与空间问题判断的正确。当然,美国科学家与我们的坐标系不同,因为,美国科学家是以时间为主坐标,空间与速度为参照系的,而我们的观点与之相反:速度与空间为主坐标,时间的变异为参照系。
我们之所以持此观点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认为,时间的存在必须有空间支持,也就是说,时间是由空间运动形成的,如果没有空间运动,时间随之消逝。所以,物质空间运动速度与另一个物质空间速度碰撞决定了时间速度。我们还认为,宇宙空间(宏观)的星际排列,从系统互映观的角度说,也暗喻了微观物质结构的排列秩序。
当然,微观物质系统结构是个巨大的物质信息场。
在这个巨大的物质信息场中,物质信息的传递,我们认为主要靠物质场中的转换媒介,也就是说,物质信息场中存在一种可以转换物质属性的物质,我们称此为物质信息转换媒介。我们之所以说物质信息场中存在物质转换媒介的根本原因,在于,如果不存在物质信息转换媒介,古代所谓“散之为气、聚之成形”的观点就是不成立的,但量子学证明其观点的正确。当然,有人认为量子学的出现是唯心主义的胜利,其实,我们认为,量子学的出现恰恰证明了唯物主义的胜利,因为,量子学证明的只是新物质的出现,并非是对非物质的证明。
为什么中国必须在二十到三十年内解决量子学的两大难题?正如我们在“讨论科学问题没面子”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
“如果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什么核武器、量子武器,所有的武器想叫其成为一堆废铜烂铁就成为一堆废铜烂铁,想叫其成为自我毁灭的工具,把它们送回其发射点就可以了。如果中国量子学界的朋友们解决了这两大问题,他们在人类历史上奇功至伟,必将永载人类历史的史册。”
换言之,解决量子学中的两大难题,也是出于国家安全的需要。
2010-8-17
中国应在二十到三十内解决量子学的两大难题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