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维:预售资金监管彻底抽了房市猫腻的筋(地产评论)
洪维
北京拟出台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引起了多方关注,而记者昨日从业内人士处获悉,早在今年初,上海市住保局也曾对商品房预售流程及资金监管在行业内做过调研,但目前尚停留在探讨和研究的阶段,未接到近期正式出台的通知。(上海证券报2010年08月19日)
4月中旬楼市新“国十条”出台后,住建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更明确规定:“各地要加快完善商品住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商品住房预售资金要全部纳入监管账户,由监管机构负责监管,确保预售资金用于商品住房项目工程建设;预售资金可按建设进度进行核拨,但必须留有足够的资金保证建设工程竣工交付。
需要指出的是,有关商品房预售资金要进行监管的办法早已有之。在今年年初,北京、云南、河北石家庄、广西南宁、安徽合肥等省市就曾相继出台地方性政策,强化管理预售制度和预售资金。
北京拟出台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估计近期就会颁布实施。该办法一旦实施,就意味着开发商的“活钱”将变为“死钱”。为了继续购地、盖房,不得不加快售房速度,降价将是开发商不得不考虑的选择之一。
期房销售,也叫卖“楼花”。买期房,被“业内”形象的称为“隔山买老牛”,消费者怨声载道……开发商为什么要卖“楼花”?当然是为了哄抬房价,扰乱市场谋取暴利。消费者方面认为,取消期房对消费者来说,可以促进信息透明,从而规避期房风险,并终结市场上的期房炒作投机,改变购房人在买卖过程中的弱势地位。
地产评论人牛刀认为,预售房款的监管不仅仅只是监管资金的问题,而是间接取消了商品房预售制度,斩断了楼市投机的资金链,杜绝了楼市的投机行为,降低了银行风险。可以说,北京市这个制度的执行,是一个促使房价整体下降的办法,其调控效应,仅次于央行加息。
其实,预售房款的监管,不仅让房市销售信息透明,也可以促进房市健康发展。从调控来看,已成为一个换汤不换药的新举措,但还的收到了震慑的效果。从短期来看,开发商将面临资金紧张的窘境,降价售房回拢资金事关存亡。从长远来看,改变购房人在买卖过程中的弱势地位,促进市场的公平诚信环境,利于房地产业理性回归。但是,相对开发商而言,预售资金监管彻底抽了房市猫腻的筋,痛不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