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什么没有华为、富士康?
徐明天
昨天晚上从富士康参加活动回来很晚,写完稿件已经是深夜,没有写博客。今天接上,就写深圳30年的事。参与30年的报道,我正在采访部分老领导,采访中曾经谈到一个问题:深圳的成功在于经济,经济的成功在于成长起一大批像富士康、华为、中兴、招商、平安等竞争力强的品牌企业。
有一位老领导谈到,有一位台湾的知名人士来中国大陆访问,曾向他询问上海有什么自主能力很强的企业。这位老领导很果断地说:没有,一家都没有!
后来,上海也有人来拜访他,也谈到为什么深圳有华为富士康这么多品牌企业,而上海却没有。
这位老领导说,深圳和上海的创业土壤不一样。在上海,人们赚了钱,一定先买套房,然后买车,上海人更愿意到跨国公司去打工当白领。深圳人不一样,有点钱几个朋友凑在一起就创业开公司、办企业,因此深圳满街都是公司,数不清的小老板,小老板打拼成大老板。华为创业的时候就是一个8个人的小公司。富士康到深圳时也是一个150人的小工厂。这些老板即使事业做得很大,也不会拿太多的钱去买房子。郭台铭做得这么大,是台湾首富,是华人最大的民营制造企业,在大陆也没有房产。任正非也多次告诫不碰房地产和股票。这就是深圳企业与上海不同的理念,也就有了深圳与上海经济的不同。
30年前,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品牌产品销往全国,有众多名牌产品,现在已经数不出上海有什么产品,史玉柱的脑白金和黄金搭档算一个吧。24年前,电子工业部第一次搞中国电子百强企业排名的时候,前10名中有9家来自长三角,上海有6家,前三名都是上海企业。到今年已经调了一个个,今年公布的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第一名是华为,前10名还有中兴、TCL、比亚迪、长城,深圳企业占了半壁江山。而上海已经没有一家企业入选。
这就是上海和深圳经济的差别。去年我曾经写文章说,30年后深圳超上海,这是依据之一。
向各位网友通报,我的《富士康真相》一书已经正式出版上市发行,今天我已经拿到样书。现把封面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