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真诚:中小开发商或将死掉一批
文/陈真诚
(载:《重庆晚报》)
(导读:从资本市场融资、信托融资到银行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口子正在全面收紧…本文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人或任何机构、企业做出任何决策的依据,也不构成对文中提及的个人或机构的评价。)
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 7月份,人民币贷款新增5328亿元,同比多增1637亿元。此前,6月份,新增贷款6034亿元。上半年,新增贷款4.63万亿元,占全年7.5万亿的61.73%。前7个月,新增贷款共计超过5.16万亿元。如按前半年数据推算,全年新增贷款与去年差不多,接近10万亿元。不过,在信贷增加量依然可观的数据背后,却是绝大多数开发商很难从银行贷款。
由于出台了“史上最严”的调控政策,因此,虽然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增强了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实施“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房地产贷款,尤其是开发贷款,事实上属于“有控”范围。而且,上半年,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个人中长期贷款达到1.21万亿元,可见,新增的房地产贷款又主要是住房按揭贷款。
目前,开发贷款还在进一步收紧。新“国十条”规定,对存在土地闲置及炒地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发放新开发项目贷款,证监部门暂停批准其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银监会要求,对存在土地闲置超一年以上的,商业银行一律不得发放新开发项目贷款;对土地闲置超两年和有炒地行为的,商业银行不轻易用土地作为抵押发放开发贷款。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国土部已整理出截至2009年三季度末全国1457宗闲置土地的情况的“黑名单”,并交予了银监会、证监会,银监会将根据 “黑名单”对有闲置土地的开发商“限贷”。此外,据悉,银监会正在要求住建部提供一份开发商囤房“黑名单”。
看来,针对开发商囤地、囤房行为的调控政策,正落到全面管控开发商的融资渠道上。本文作者陈真诚认为,从资本市场融资、信托融资到银行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口子正在全面收紧。
而且,事实上,除非是上市公司或项目地理位置很好的项目,商业银行现在一般不给中小开发商发放贷款。也就是说,即便大量增加信贷,不管是否有囤地,中小开发商也很难从银行贷款。
另一方面,政府频繁表示将坚定不移地将房地产调控进行到底,最近再次收紧第三套房贷政策,对房地产预期形成进一步打击。这样,市场还将持续低迷,开发商难以通过销售回笼资金。而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正加大力度催收土地出让款。
如此看来,随着调控的进一步深化,资金链已开始绷紧的开发商,将越来越面临资金短缺压力。本文作者陈真诚认为,那些中小开发商,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对策,或将要死掉一批。(原文见地址:http://www.cqwb.com.cn/cqwb/html/2010-08/18/content_227578.htm)
[联系作者陈真诚:QQ622000544,电话18975123407,限土地交易与项目投融资等工作联系,请注明具体事宜。有关土地交易与项目投融资供求信息资料,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欢迎加入QQ群“财经地产专家媒体”(群号73150637):限公开出版或播出的媒体记者、编辑加入。实名制,申请加入者请注明个人姓名和单位名,以便放行。]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