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商家何时回归主业?
2010-07-23 来源: 羊城地铁报
特约观察员:王先庆 教授 硕士生导师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RICE) 所长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GDSCE) 秘书长
通讯地址:广州市仑头路21号广东商学院017信箱
网易博客:http://kesum.blog.163.com/
广州商业本来是全国最早进行市场化改革和最具业态创新能力的商家群体,然而,自21世纪初以来,却普遍开始走人“坠落”之路,纷纷放弃主业经营,当上了“地主”,主要靠租房、出租、物业管理、收取进场费等获取营业收入。嫌以前的那种自己采购、自主经营来得太辛苦,收入也来得太慢。于是,十多年来,广州商家在放弃主业经营的同时,也就走上了漫长的竞争力下滑之路。为何广州商家普遍走不出去?为何广州商业看似规模强大,但骨子却相当虚弱?原因是,随着房价和房租的上涨,那种靠租下他人的物业后当“地主”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原来积累的“品牌影响力”也已经被严重透支了,而且,原来的经营管理人才和自采人才,也纷纷变成了选址和商业地产人才,整个商业的核心竞争力严重下降。
换言之,十多年来,广州商业竞争力在全国不断下降的关键原因,就是广州商家普遍放弃主业经营,当起了“地主”。象大连万达、深圳茂业、沃尔玛,之所以能够“南征北战”,核心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放弃自己经营、自已采购、自有品牌、自有物业的“四自”战略。 正是被我总结的这“四自战略”支撑着若干个国内商业企业在近十年时间内茁壮成长,竞争力不断提升,相反,广州的主流商家,在自己的“地主”生涯快走到尽头时,却发现自己越来越“虚无”,步伐越来越艰难。于是,先知先觉者,开始反思、开始觉醒、开始回归主业。这也是我近两年观察广州商业最大的心得之一。
之所以关注这个问题,是因为现阶段广州商业的竞争力在下降,而非呈上升趋势,分析其原因,就是由于大部分商家都在做地主造成的。
商业本身就应该自主经营,自主采购;不务正业,只等收租的投机心理是不可取的,对提升经营能力没积极性,很难走出去。
如今为了提升竞争力,商家们应回归主业,在自采自营的基础上,建立自主品牌和自有物业,就像沃尔玛、国美、万达、茂业一样,才能走出四方。
因此我认为,广州商业要重新开始。可以对比下深圳,深圳是广东比较另类的地方,有不少充满理性的高素质经营者很多,如天虹、茂业等,他们有战略理性,能兼顾国内和国外动态,能利用收购兼并、资本运作、市场运作等一系列方式扩张自己,尤其是形成自己的物业基础。相对而言,广州商家普遍自求自保、放不开手脚,追求短期利益,错过一轮轮商业发展的主流高潮,尤其是商业地产潮,再加上广州缺少培育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商人的环境。所以,广州商业真正的转型和提升,就是要培养自己的采购人才,提高自主经营能力。同时,想方设法形成自己的自有物业和自有品牌,逐步摆脱和跳出靠到处租房开店的旧模式。
说明:本文由吴燕音整理成稿。
出处:http://ycdtb.dayoo.com/html/2010-07/23/content_10361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