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茶缸这几个月的运行,我发现很多人对于公益的理解有一定的误区。今天就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微公益”? 第一、很多人认为公益是名人或者有钱人的事情;我觉得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三个: 所以茶缸就是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来着手,解决当前人们对公益的误解,比如采用微博这种开放式的平台,降低普通人的加入门槛;采用捐米实时统计,每个人都会知晓当前的捐米数是多少,已经捐赠了多少;建立米缸纪实,图文记录捐赠的过程与受众。 第二、人们认为公益组织都是有赞助的或者赞助来得很容易;正因为此,有的网友对我说你们为什么不捐赠个几十吨?其实这问题说来也很有意思,也间接的和第一个问题有关,在很多人看来似乎很多公益组织的赞助来得很容易,其实据我了解很多公益组织也需要付出很多工作才能得到相应的赞助、甚至很多是没有任何赞助的。我身边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顾泉雄老先生是金鸡奖的得主,他退休之后,义务的走遍了中国十几个省为当地人播放纪录片,他的全部费用都是自理的。所以并不是像很多网友认为的公益都是有赞助或者有雄厚的资金实力的。 第三、大家很注意公益的表现形式而忽视公益的实质含义。还有网友问我说:1粒米太少了,你们为什么不一篇微博捐更多的米?为什么只能捐米而不能捐水啊、衣服啊、钱啊等等。其实这个问题问的很有代表性,这正说明了大家对茶缸做微公益本质的误解。微公益的本质并不仅仅是公益本身,而是微公益行为对于社会的良性影响。1粒米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粒米,而是一种启迪。微公益行为的本质就是要告诉大家做公益其实很简单,而且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举个简单的例子,公车上为老人让个座位这也是一种公益。所以,公益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公益的心,有了这份公益之心,生活无处不公益。 一点小小的感慨,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微公益、加入微公益。微公益并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也不需要消耗太多的经历,关键是让更多的人有这种公益意识。
如何理解“微公益”?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