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事件不是企业能够解决的


热焦点评(10-99):富士康事件不是企业能够解决的

彭澎

 

关键是找准问题,拿出措施

    富士通康事件发生后,省委书记汪洋提出要“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很快广东省委宣传部开展了以“加强人文关怀,共筑精神家园”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我参加了有关座谈会,认为富士康跳楼事件引发出来的问题是单单是企业能解决的问题。

“加强人文关怀,共筑精神家园”活动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是关怀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环境,因此,要找准问题之所在,才能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我认为,当前用工环境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富士康事件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富士康N次跳楼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不能忽视,也不能轻视;而其他一些企业的罢工事件说明了问题的普遍性,全国各地都存在类似问题,只是深圳作为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一些罢了。二是国际国内深刻变革,分配制度受到严峻挑战。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更显著地暴露无遗,中国靠廉价劳动力支撑的制造大国地位难以为继,必须寻求新的出路。“双转移”、产业升级转型都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部署,而改革分配制度可能是更为深刻的动因,要让劳动者共享现代化建设的好处,要让消费占据更大的GDP份额,必然要求提高收入水平。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更加迫切,但随之而来的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影响将十分深远。三是二代农民工已经提出管理方式的变革要求。我们不能按原先对待第一代农民工的方式来管理新一化农民工了,这并不是改变称谓的问题,加强人文关怀,实行更多柔性化的管理,哪怕是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也要有更多的人性化内容和方法。四是体制改革的重点应放在解决社会不公。中国目前的许多问题都是因城乡差别而生,农民工进城更加使这一问题凸出。在城市管理中如何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管理中的身份不平等问题。五是信仰缺失亟待解决方案。从打倒孔老二开始直至文革导致的中国人信仰缺失,使人际关系中缺乏诚信,生活中缺乏精神支柱,遇到人生挫折容易丧失信心。如何通过重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重建信仰,共筑精神家园,将是一个从小抓起的长期进程。

因此,四大措施是当前较为急迫的解决方案。一是强化企业社会责任。面对外来务工人员,企业是第一责任人。企业要在产品生产、企业管理、劳动关系等各个领域树立社会责任,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激励人。二是继续体制改革。当前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不是企业一家能解决的,深刻的内在原因也不在企业。必须尽快推进城乡社会体制改革,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打破身份限制,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让各种所有制企业实现国民待遇,让各种身份的劳动者一视同仁,同工同酬。三是重视教化。重塑价值观,重树信仰,探索各种教化工具的使用价值,让社会成员拥有一片精神家园,使之有工作之余能及时找到心灵的乐土、安抚情绪的方式。四是人的全面发展。高考体制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发展模式的欠缺表现了强烈的功利主义社会价值观。改革开放之初的“时间是金钱,效率是生命”所代表的发展观念已经面临着新的挑战。人的全面发展要求重视人的社会属性,而不仅仅是生产属性。人不仅是生产的工具,也是生产的目的。无论是“富二代”还是“农二代”都具有我们以前不认识的属性的特性,我们要更为客观地分析他们的生活方式,保障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