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艾滋病与中国计划生育


8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寻找发展与人口增长平衡点(国际视野)》的报道,其中,在介绍南非的人口政策中提到:艾滋病对南非人口政策影响巨大。过去10年里南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总人口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为524万,约占总人口的10.5%。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的人数最近3年虽有所下降,但是每年死亡人数仍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43%。此外,艾滋病还严重影响南非的人口结构,目前南非预计有艾滋孤儿199万,许多家庭只能由老人或未成年孩子当家。艾滋病成为南非人口、社会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
 
那么,南非艾滋病为何演变到今天如此严重的地步呢?姆贝基(1999-2008年任南非总统)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2000年初,当艾滋病在南非蔓延时,姆贝基总统宣称,他不相信HIV是导致艾滋病的直接原因。他说,导致艾滋病的主要原因是贫穷和营养不良,而不是HIV。他还说,非洲必须走自己的路,寻求适合于非洲的治疗这种病的办法。然而,2000年7月出版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一份由世界各国50多个组织的5000多名科学家联合签名的一份郑重声明,重申了他们一致支持的一个科学观点,那就是----艾滋病是由人体免疫缺损病毒即HIV引起的。以刊登科学论文著称的《自然》杂志刊登这样的声明还是第一次,而5000名科学家发表联合声明支持一个科学论点,这在医学史上也是第一次。
 
姆贝基总统拒绝承认HIV是导致艾滋病的直接原因,这样,他的观点就影响到南非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据2008年9月28日《南方周末》报道:姆贝基公开否认国内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的联系,并质疑公认的科学结论,怀疑这个病毒是否是导致患病的因素。2003年,他表示“个人而言,我不知道有谁死于艾滋病”,这一年南非有37万人死于艾滋病。姆贝基带头抵制抗逆转录病毒的治疗,唯恐艾滋病是针对非洲人名誉的阴谋,是贪婪药厂赚钱的借口,他的健康部部长甚至提倡采用大蒜、柠檬、橄榄油、马铃薯的疗法医治艾滋病。批评家指出,姆贝基不肯妥协的态度导致了成千民众不必要的死亡。
 
南非的艾滋病与中国的计划生育颇有相似之处:其一,艾滋病是南非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而计划生育引起的人口结构恶化则是中国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其二,南非总统姆贝基否认HIV是导致艾滋病的病毒,而中国的计生委官员则否认计划生育导致人口结构恶化(加速老龄化和性别比失衡)。
 
先看老龄化。计生委官员声称:“中国进入老龄社会和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没有关系……20世纪末,中国和世界一样,都跨入了老龄化的门槛。20世纪末跨入这个门槛,那60岁以上的老人和计划生育有什么关系?没有任何关系,70年代初才推行计划生育。所以进入老龄化阶段的老龄化人口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它并不是生育政策导致的。”然而,一个国家是否进入老龄化,不是看老人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看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当然和计划生育没有什么关系,但现在老人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却与计划生育直接相关,因为计划生育减少了小孩的数量,从而增大了老人的比例,加快了老龄化进程。
 
再看性别比失衡。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中国的出生婴儿性别比就开始攀升,现在的出生婴儿性别比大约为120,也就是说,每出生100个女婴,就出生大约120个男婴。计生委官员声称,造成性别比失衡的主要原因是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而不是计划生育政策。然而,如果没有计划生育,尽管仍然存在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但人们生男孩的愿望可以通过多生来实现,所以并不一定会出现性别比失衡这种现象。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出生婴儿性别比基本上在正常范围内,就是因为少数民族的生育政策比较宽松。
 
一个人如果患了病,那么首先就应该找到病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如果病人讳疾忌医,那么肯定治不好病。姆贝基总统的“讳疾忌医”,对南非艾滋病的蔓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计生委官员的“讳疾忌医”,否认人口病的根源在于计划生育,拒绝放宽生育政策,使中国人口结构日益恶化,将来可能出现几亿老人老无所养、几千万光棍无妻可娶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