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其萎,遗响犹在
——纪念我的师友吴泓
一年以前,那个湿热难耐的秋天,吴泓,离开了繁花似锦的尘世,去往了天国。
从此,天国多了一位热爱杂志的人,杂志界却失去了一位杰出的领导者。
他的离去,让杂志行业黯然失色。
一年过去了,我在这人世沉浮,为生奔波,对吴泓的记忆正渐渐淡去。但真要忘怀,却也不得。
于我,吴泓不仅仅是同行翘楚,更有师友之谊。
谁能够清洗掉曾经深刻其上的印记呢?
偶尔,吴泓的形象还会浮现在眼前;偶尔,与人忆起,感伤即上心头。那么年轻,天妒英才啊!
如今,泰山其颓,哲人其萎,遗响何在?
*************************************
1
也许是巧合。
也许,是我对时尚类杂志的关注少了。或者,还有新媒体的冲击,金融危机的余震,在我的印象中,吴泓走后这一年,杂志业原本最为喧嚣热闹的一支,时尚杂志业,却冷清了许多;原有的第一梯队格局,也正在调整重塑。
新贵康特奈斯特,秉持一贯的美国式精明,专注于高端杂志市场的拓展,GQ继VOGUE之后,挟国际顶尖消费杂志的名头,深耕与中国市场,却也少了VOGUE初进中国时的声势,也凸显了时尚杂志市场的一种尴尬。
这原本就是一个极尽奢华高调的行业啊。
不仅是新进者,老牌的,又如何呢?
桦榭,中国时尚杂志的启蒙者,早期市场的领军者,在中国市场,似乎也变得越来越低调。他们的兴趣,似乎更多地是在转向,转向整合营销平台和新媒体。在纸介质媒体这一块,话语权正在下降。
也许,这样做,正是因为桦榭看到了未来,为在未来的竞争中别开生面而提前布局?
瑞丽,这个最具东方色彩的时尚杂志集团,自从古纳亚尔入主之后,德国式的保守,像灵魂附体般纠缠于身了。原本最善于灵便把握市场的瑞丽,灵性似乎失去了许多,市场表现平平。
倒是时尚集团,却按着吴泓生前与其搭档刘江制定的战略,稳步向前,甚至,还颇有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表现。
“别人都向新媒体进军的时候,我却反其道而行之,投资拍电影。”
2008年6月上旬,在世贸天街时尚大厦吴泓的办公室,吴泓高兴地跟我介绍他的新战略:“我把电影当做新媒体来做。”
当时,吴泓大病初愈,我并没想到,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吴泓。当时,吴泓跟我谈的是时尚集团投资拍摄的电影《时尚先生》,电影与其旗下刊物同名。
虽然电影档期正好遇上了国殇,但在当时同档期的电影中,《时尚先生》表现也不算差,用吴泓的话来说,就是“第一次拍电影就盈利了”,“这样的结果,我很满意。”
今年夏天,时尚集团投资的另一部电影,《摇摆的婚约》,档期又赶上了世界杯,但在同档期的电影中,依然表现不俗。
“上海电影节邀请《摇摆的婚约》参加,但他们还挺牛气,拒绝了。”当我向一位朋友了解时尚拍摄的这部电影的情况时,这位朋友这样介绍。
无论是电影、电视,还是慈善活动,在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上,无疑,时尚是同类杂志中用心最深,也是最为成功的。
这一切,应该离不开吴泓和刘江的战略思考和决策。
在肥沃的土壤上,播下种子,种子早晚会发芽,开花,结果。
“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2003年,吴泓和刘江在接受我的访问时,一再跟我强调,这是他们,是时尚杂志成功的信条。后来,这一信条不断地被重申。
同样,向新媒体的拓展方面,时尚集团也并非无所作为。YOKA时尚网的迅速成功,即为案例。
同样的变化,也体现在杂志内容上。
吴泓生前,旗下《时尚先生》的主编被同行挖走之后,吴泓引入了南方报系的钭江明出任《时尚先生》的主编,这本老牌的男性领军杂志,话题不仅仅局限在了商业成功、生活时尚等方面,而是拓展到了环保、人文等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上,并且,赋予了这种普世价值时尚的意义,这与传统意义上,时尚杂志对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的过度阐释,有截然不同的理解,或者,至少说,有了新的活力,更具时代感,方向感。
老树发新芽。
遗憾的是,我不知道这种变化,是不是吴泓内心深处想要的。
当感受到这本杂志这种新的张力之后,我已无缘与吴泓探讨,这其中他本人的思想变化。也许,这就是他内心深处想要的结果?
其实,从他生前对《华夏地理》的投入与关心,我是能够感受到他内心那种跳出物质主义世界的人文关怀的。
这也叫与时俱进吧。
******************************************
2
如今中国媒体界,大大小小的集团星罗棋布。
但帆船最多,捆绑在一起,还是帆船,成不了航母。如果真正参与市场竞争,最多,也就是赤壁大战中的火烧对象。
目前我们津津乐道的所谓集团,大多的就是帆船捆扎一起的连体船。在风平浪静的池塘里或小河沟里,这样的集团倒也能称霸一方。但是,市场上也没有集团,是靠审批而成的。
大多数媒体以及所谓集团之间的竞争,其实,还是在一个政策高度保护的不完全市场的竞争。
但是,真正的市场不是池塘或小河沟。时尚杂志尤其如此,虽然,这个市场表面上看来,也是一个政策高度保护下的不完全竞争市场。
但事实上,时尚杂志市场上的竞争,却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垄断保护下的低水平竞争。
与大多数报纸及广电集团依托行政力量,形成的集团不同,时尚类杂志市场上的集团成型,更多是通过市场要素的力量来完成的。无论是桦榭,还是康特奈斯特,还是都市丽人,古纳亚尔,都是这样完成的。
作为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大型媒体集团的时尚集团,虽然旗下有6本杂志来自原来的体系,但更多的杂志却来自于通过市场的方式自我解决,自我发展的。这一过程中,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是体制内的集团所难以理解的。当年,吴泓和刘江,也曾跟我交流过这其中的苦恼。
这种纠结,是所有在传统体系和市场夹缝中,奋力挣扎成长的人,需要面对的挑战,即便成功如吴泓刘江。
怀抱自己钟爱的杂志,小心翼翼,周旋于传统体制、市场、国际资本等不同的力量之间,即便打落了牙齿,也要和血吞下,其心之苦,也是在我自己进入杂志行业后,才真正理解。这种无奈,消耗了杂志业多少天才的心血!
真正的依靠内生性扩张,而不是简单地捆绑而成的本土媒体集团,时尚集团就是一个标杆。
与国内媒体业的一些集团,利用新兴市场发展的机会,多元扩张,投资房地产、投资办学而获得巨额利润完全不同,时尚集团是一个完全依靠主业,即围绕杂志出版及其延伸而成的真正媒体集团。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踏踏实实通过壮大主业发展,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吴泓生前,曾跟我谈起这方面的犹疑困惑,玩笑中后悔最初做杂志挣了钱,没有投资房地产,不过,“如果这样,做什么杂志,不如直接办房产公司得了”,吴泓话锋一转。
我想,对于一个热爱杂志的人来说,这话意味深长。
正是像吴泓刘江这样专注于杂志业,时尚集团所以能够在市场超越最初的领先者桦榭成为领军者,并继续保持着自己在时尚媒体业的黄衫领跑者位置。
这并不是在封闭的池塘里或小河沟里获得的,它是在市场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争得的,是通过向国际先进的办刊理念学习并借风扬帆争得的。
虽然,杂志业也是一个政策保护下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但自桦榭菲力帕契曲线进入中国这个新兴市场国家以来,中国时尚杂志市场逐渐成为国际资本、国际品牌、国际办刊理念比拼角力的秀场,其视野、理念和竞争水平,已经超越了其他传统媒体业。
大概是5、6年前,一位媒体管理行业的领导,考察时尚之后,曾经跟我谈到,时尚这样的杂志,吴泓刘江这样的办刊水平,即便这个市场开放了,也不会被外国打败。
我也深以为然。
**********************************************
3
一个行业健康发展,尤其需要潜心的研究者,提供智慧支持。
吴泓生前,对于杂志的研究,尤其时尚杂志市场的研究,是我见到的最具水平的人。
作为一个曾经的媒体观察者,研究者,我曾受教于吴泓很多。
每次见到他,他都会与我滔滔不绝地谈论对杂志业的理解,对我提点多多。
前些天看到一条新闻,说中国稳居钻石消费第二大国,吴泓的影像立马浮现在我眼前。
有一次,他跟我谈起了奢侈品关税降低的新闻,对于时尚杂志业的影响,他说,这对时尚杂志来说,是个好消息。
我在这个行业里,也算认识人多,但很少有行业领导者像吴泓这样,跟我谈奢侈品关税、汽车关税诸如此类的新闻,对杂志行业的影响。
即便是这个行业的学者,当时也少有这种研究思路。
虽然,如今这样的研究已经很流行。
吴泓一直支持中立的行业研究和观察报道。
当年,就是因为吴泓的支持,我选择进入了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这个选择,让我对媒体行业的理解,真正上了台阶。
06年初,吴泓刘江特别邀请我,为时尚集团所有中层以上干部做了一场讲座,题为《新媒体挑战下中国杂志业的未来》,并与大家交流。
至今,我仍是这个选择的巨大的受益者。后来,吴泓还跟我开玩笑,说听他的建议没错。
不仅是对我,对这个行业里的真正用心的专业刊物,吴泓的支持也是不遗余力。吴泓曾跟我说,这个行业要发展,就要有专业媒体,总结行业经验教训,传播海外先进理念。
所以,当我离开新生代,去南风窗的时候,吴泓表达了不同的意见;当一位我们共同的年轻朋友,同样选择离开专业媒体的时候,吴泓也是很失望。
我想,这种失望,也是他对真正专业刊物或者专业报道人才流失的一个担忧。
所以,08年6月,最后一次见到吴泓,我们交流对杂志做电影的看法时,他很期待我写一篇关于这方面研究的文章,只是,当时的我,兴趣已彻底转向了南风窗这样的杂志。那天的谈话,我只是以一篇短文,《把电影当做新媒体来做》,以日志的形式,记录了他与我的对话,他的观点。
相当长时间内,因为难以言表的原因,杂志业传统的领军者一直是各种会议论坛的要角,像时尚这样的杂志业的新贵,一直游离在各种论坛之外,这使他们的声音和经验,只是被羡慕,却得不到很好的普及推广。
后来,我一直说,如果传统媒体业的论坛会议,能够请到吴泓刘江中一人参加,这个论坛就已有了成功的基础。
但,可惜,这样的情况很少发生。
如今,这只能成为一个永久的遗憾了。
*************************************************
今天,斯人已远去,往事不可追。
好在,如今的时尚集团,依然稳健地前行;而即便如我这样很晚进入杂志行业,受过吴泓指教的人,虽面对诱惑,几经波折,内心依然葆有着对杂志业的激情和热爱。。。。。。
哲人其萎,遗响犹在!
(朱学东 原文刊载于8月24日中国图书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