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马路乡305个自然村,还有很多贾梅梅那样的人。全乡2.4万人,5.38万头牲畜深度干渴。贫困让他们对干旱无能为力。
首席记者/杨江
8岁女童贾梅梅那句“这日子怎么过啊!”的哀叹,让记者的心沉痛至今,连日来,持续的干旱导致云、贵、川、桂、渝西南五省区连连告急,《新民周刊》记者穿梭多个灾区调查采访,随处可见农田荒芜、江河干涸、民众疾苦。
昆明巫家坝机场的跑道被晒裂了,滇池的水位也下降了1米,过去,人走在滇池堤上,手可以触及水面,现在人可以在河床上轻松骑车;漓江的水小了,山水甲天下的风景不再,没有了水的缠绕,山失去了往日的灵气;亚洲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也“瘦身”了,每天不得不靠人工调控维持细小的瀑面。
龟裂的土地,枯萎的万亩油菜地,干旱摧残着这个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马路乡大坪村岔河小组是这场干旱最好的见证。
背水的女孩
8岁女孩贾梅梅的脖子上、手腕上都是黑痂,出汗后,用力搓一下,污垢一片一片往下落,然而,这并不是一个不爱干净的小姑娘,问她多久没有洗澡了,女孩本就高原红的面庞更红了,她低垂着头,沉默不语,一旁的村民解释,她可能连洗澡是什么概念都不知道。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马路乡大坪村岔河小组,干旱对于这里的40多户143位村名而言,就像村庄所处的石漠化严重的山体一样,很古远的时代就存在了。
岔河小组建在海拔1800多米的山腰上,属于干热河谷气候,年均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加之这里的地质属于喀斯特地貌,仅有的这点降水也无法在地表蓄积,直接渗至地下,岔河村的村民因此祖祖辈辈饱受干旱之苦。
只不过,往年,村民们只需要下山背水两三个月,而这一次,从去年10月至今,村民们就一直在背水,而且仍将继续。
贾梅梅就是岔河村的一个小村民,谈起眼下的干旱,年近70的老太太杨云秀禁不住抹泪,“这旱,什么时候才到头啊?!”杨云秀从记忆起就在背水,她告诉记者,家里养着3头猪和1头牛,需要用水,家里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她只好自己背。
“咋过哦!”贾梅梅的眉头也锁了起来,稚嫩的眼神中藏掖不住的是沧桑与迷茫。
岔河村的山脚下,海拔1000多米处就是牛栏江,牛栏江是金沙江最大的支流,在云南和贵州交界处的乌蒙山深处奔流而过。这是村民们的生命之源,唯一庆幸的是,即便这样百年一遇的干旱,牛栏江也没有干涸。
过去的几个月,尽管每天都有乡政府组织的送水队前来送水,但只够一部分村民的生活用水,更多的生活、牲畜用水则需要村民们徒步到牛栏江上背。
从岔河小组到牛栏江,海拔直线距离不过800米,但通往江边的4公里羊肠小道却是异常陡峭,平均坡度60度,并且乱石裸露,崎岖难行。
岔河村:深度干渴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