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囤地问题引发的市场联想


舟曲之后,伊春劫难菲律宾,多难兴邦进行时。

前一阵晒黑灯,这几天说囤地。楼市的热度如上海的天气,依旧高歌猛进。

给银行的“黑名单”与官方所云“不可统计”的博弈,谁说了才真正可信?

市场见没见底?金九银十是什么光景?本周《全周刊》暂无预测,请见下期或下下期。本周我们谈谈人见人厌的“囤地”,以及由“囤地”讨论引发的无限愤怒,再以及愤怒之后的平静与淡定的心情。

中学时候,有纸条递送于我,上书:“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一直铭记在心。

囤地还会继续,空置也将继续,开发商们会一起努力的,让百姓与富人们都住上房,那是必须的!请相信时间,相信时代,相信党和政府。

一群地产从业人员兼住宅需求者如是说。

黄章林

2010/8/25

 

 

由囤地问题引发的市场联想

夏娟@成全机构研发中心

近日“1457闲置土地黑名单’”曝光后,国土部、住建部等多部委联手行动,在打击囤地方面动作频繁。819日召开的国土资源部房地产用地专项整治工作新闻通气会”,通报了闲置土地、囤地炒地以及各地落实保障性住房供地情况,且国土部表态要在10月底前完成查处任务,并亲自挂牌督办6宗土地违规案。

 虽然政府部门的一系列动作显示了其打击闲置土地、囤地炒地,从源头上整治房地产市场,抑制房价的决心,但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完善,现实执行力低下,落实不到位等原因,国土部面对闲置土地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我们认为,相较信贷政策,查处闲置土地,对于有效的土地供应和未来的房价走势影响甚微。其根本原因在于,闲置土地的真相是被闲置“,囤地的真相也是“被囤地”。

对于打击闲置土地、囤地行为究竟对房地产市场,对房价影响如何,我们不做讨论。在此,想说说由囤地引发的解决房地产市场问题的思考和联想。所述观点,或许不可行,或许不全面,虽为一家之言,但或有启发意义,有可以借鉴之处。

 

一、提高土地和住房利用率,增加供应,缓解矛盾。

土地闲置、住宅空置与刚需旺盛形成鲜明对比。早前传言的我国高达6540万套空置房的数据固然不可信,但空置房数量远大于待售房却是不争的实事。如果空置率过高,必然会造成许多社会问题。低收入阶层的人买不起房,而高收入阶层房产数套,深刻的反应了我国贫富差距加大的现状。

本轮调控以来,保障性住房政策频出。8月份,六部委先是确立了公积金建保障房的28城试点,再是住建部启动督查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工作,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将保障房建设写入十二五规划或是出台相关细则,以指导具体工作的快速稳步落实。可见,解决大多数人的住房问题已经得到政府的重视。

然而,想要依靠保障房解决广大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恐怕一时难以实现。从长期来讲,或可以从提高土地利用率、住房利用率着手,严格执行停止低容积率土地供给,适当提高容积率,鼓励和引导开发商从高端市场转移注意力至普通住宅,多建真正的小户型满足刚需。从短期而言,或可以采取各种措施,逼出空置房由空置转为租赁,增加租赁市场供给,以缓解买房压力。

二、回收违规土地建政策房,细分对象、扩大受众。

数据显示,1-6月,全国保障性住房用地实际供应量9472公顷,较去年同期增加133%但仅占今年全年计划总供应量的6.7%,不足一成。

虽然国家大力建设保障房,但其供应量有限,受益人群覆盖面窄,且存在一定问题。要想通过政策性住房解决楼市问题,就当下而言,何不收回闲置一定年限以及部分开发商恶意囤积的土地,作为保障房建设用地,以增大供应量?

加大政策房建设的同时,需细分政策房受益对象,不能笼统的按单一收入标准划分,考虑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的同时,还需将社会夹心层纳入受益范围内。同时,住房问题突出的一线城市,通常外来人口占城市总人口比例较高,比如北京、上海均超过两成(不包括取得本地户籍的新北京人与新上海人)。在解决政策性住房问题上,或许打破户籍限制,扩大受众面也必须配套实行。

三、治理囤地不如打击囤房,整治楼市必杀技。

囤地“黑名单”引发的楼市整治给予我们启示,是否有“囤房黑名单”?囤地的真相是“被囤地”,囤房的真相是什么?我想真相众人皆知,囤房通常是故意为之,目的旨在投资赚钱。

前文讲到打击囤地对楼市、对房价影响甚微,如若打击囤房,可以预见其效果必将立竿见影。然而,由于各种复杂原因,打击囤房实行起来困难重重,即使想做,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何时亮出这个必杀技,尚待时日,只能期望政府相关部门早日为之。

四、提高人才利用率,减轻一线城市住房压力。

房地产市场问题突出,房价过高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同时,由于一线城市人才大量集中,甚至已达饱和,所造成的住房和就业压力愈发加大。刚就业不久的年轻人,尤其是逐渐成为社会生力军的80后,想要在这些城市买房,几乎都要靠“啃老”或是背负巨额房贷。与其“蜗居”一线,不如转战二三线。

引导人才向二三线城市转移,提高人才利用率,不仅可以减轻一线城市的住房压力,还可以均衡中西部城市发展,也对维持社会稳定起到一定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联想很丰富,本文只摘其主要论述。

综上,房地产市场逐步走向市场化、合理化、规范化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虽然现时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尚不完善,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但应该始终对政府、对市场保持信心,相信一切问题终能解决,一切终将向好的方向发展。另外,如我们中的大多数偶尔埋怨“生不逢时”的80后一代,需要及时调整心态,做到不抱怨、不气馁,积极适应社会,努力改变现状。

 

 

成全机构官方网站http://www.chengquan.com/

   成全机构研发中心博客  http://blog.soufun.com/blog_25780045.htm